学 科 | 数学 | 主备教师 | 秦梦璐 | 课 题 | 《认识除法》 | ||||
授课时间 | 10 月25日 | 课时安排 | 1 | 课 型 | 新授课 | 授 课 班 级 | |||
三维目标 | 知识目标 |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 | |||||||
能力目标 | 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 ||||||||
情感目标 |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 认识除法含义。除法含义的理解。 | ||||||||
教学资源 | 课件、师生各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 ||||||||
教师精讲 | 学生活动 | 调整与思考 | |||||||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上周我们重点学习了平均分,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我相信接下来的两个小练习肯定难不倒大家,请看屏幕,请你认真看图后说出平均分的过程,注意看它是怎样平均分的?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认识新知 (一)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5。 (1)出示例5情境和问题。 讲述:同学们,国庆假期大家有没有出去玩呀?我相信大家都度过了属于自己充实有趣的假期。这里有6个小朋友也出去活动啦,我们来看看第一天他们去做什么?哦!原来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踏青。 请同学们仔细读题,告诉大家∶你从题目当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题目当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吗? 提问:一共几个小朋友?(板书∶6) 每几人坐一辆车?(板书∶2) 要算出什么结果?(要坐几车/可以分成几份) (2)引导思考、解决。 解决“有6个小朋友,每2个小朋友坐一车,要坐几辆车?”可以怎样想呢?先自己想一想,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学具袋里的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得出答案后,把( )填好。填好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巡视,寻找利用小圆片思考的同学。进行投屏) 交流∶我看到这位同学是利用圆片摆的,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平均分,每2个一份的分,可以分成3份。) 追问:有没有不摆圆片自己想的?来说说你怎样想的。 你们听明白了吗? 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直接圈一圈)……尽管大家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平均分)结果要坐几车?(板书∶3) (3)引入除法。 说明∶刚才的问题,是把6个小朋友,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可以分成3份。我们还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6 ÷ 2 =3"。(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用直尺!) 追问∶刚刚我们是根据什么写出"6÷2=3"这道除法算式的?(把6个小朋友,按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平均分成3份。) 说明∶这样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板书课题∶认识除法) (4)认识除号 说明:这个符号叫除号。(在"÷"下面板书∶除号)除号可以这样写∶先写中间一小横,然后上面写一点,下面写一点。 (5)教学算式"6÷2=3"的读法。 (手指算式)这个算式读作什么?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中6、2、3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读作:6除以2等于3)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48页,试一试,试试看,你能根据条件和问题写出除法算式吗? 提问∶要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应该把12个苹果怎样分,得到结果是什么?(让几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明确:把12个苹果每3个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 追问∶这个算式读作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算式写成"12÷3=4"?(而不是12÷4=3呢?)这个算式里的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3、 回顾小结。 回顾∶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都是把6个小朋友、12个苹果怎样分的?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小结∶像刚才两道题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和问题。 讲述∶请同学们看屏幕,这6个小朋友假期除了相约一起去爬山,还一起去郊外植树了!请小朋友仔细读题,说说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这是要把6个小朋友怎样平均分?(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份地分)(板书∶6 3) 要求的是什么呢?(每组有几人/每份有几个) (2)引导思考、解决。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分一分,得出结果后填在( )里,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巡视,寻找利用小圆片思考的同学。进行投屏) 交流∶我看到这位同学是利用圆片摆的?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是不是手拿6跟小棒一个一个分的?)你的结果是每组几人? 你们听明白他是怎样做的了吗?有没有不摆圆片的想法? 追问∶他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平均分的,结果每组几人? 引导归纳∶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不管什么方法,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平均分成几份这样分)结果每组几人?(板书∶2) (3)引入除法。 说明∶这个问题也要平均分。这是把6人按平均分成3份得分,结果得到每份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除法算式怎样写?(一起写"6÷3=2"。)(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算式读作:……(板贴读作:6除以3等于2) 追问∶刚刚我们是根据什么写出"6÷3=2"这道除法算式的? 6和3各表示什么? 2呢? (4)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说明:在除法算式里,算式中各数也有自己的名字。(板书被除数、除数和商) 想一想,这些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算式的各数名称有点像?(减法)你能记住他们吗?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齐读)(手指两道算式)提问各部分名称。 2、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请同学们看书本49页"试一试"。 提问∶要知道每人分得几支,要把8支铅笔怎样平均分,得到结果是什么?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写出写成"8÷2=4"这道除法算式的? 这道除法算式的8、2、4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除法算式里,8的名称是什么,2的名称是什么,4的名称是什么? 3、回顾小结。 回顾∶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6个小朋友、8支铅笔 都是怎样分的?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小结∶通过这里两道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物体平均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内化,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读除法算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几?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大家先看图,说说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还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请你说说平均分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两小题都用除法算?(因为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这两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不相同。) 各表示什么意思?(手指算式说一说。)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知道了只要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求每份是几个,都要用除法计算。 5、课外拓展,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并学习了哪位新朋友?(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的分,求分成了几份。以及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你还知道了哪些和除法有关的知识? |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
生1:直接看出。 生2:图中圈一圈得出。 生3:自己画图再圈一圈。 生4:想乘法(几个几)来填空。
齐读2遍除号。 学生跟教师书空除号。
学生填写、交流,集体读一读算式。
同学积极发言。
生1:画图用箭头分一分。 生2:在图上分一分。 生3:想几个几是6……
学生齐读算式。
学生齐读。
学生填写、交流,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读题并完成算式。
| ||||||||
作业 设计 |
补充习题 | ||||||||
板 书 设 计 |
| ||||||||
教学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