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PBL模式下小学英语课题学生话语权重建的策略研究》个人小结 (学期总结 2022.1)
合作式学习是PBL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合作的基础上,小组内各个成员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根据自身优势,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和使命,分工合作,完成知识的共建生成。个人的参与度和表现好坏和小组团队的最终成绩是紧密联系的,这种约束力保证了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避免出现课堂成为部分成绩好的学生的主场。PBL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片段性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生成深刻、动态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保持知识在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正向迁移性。
1、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是程式化的运作模式,教师处于课堂的统治地位——将同样的教学内容(基于教材),通过某种教学方法教授给所有学生,然后以某个标准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种“流水线”式的知识产出模式会让学生失去存在感,丧失学习主体意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会逐步退化。PBL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融洽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能拓展学习互动的广度与深度。
2、将学生带入围绕学习主题创设的情境,激活其先前知识与学习动机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PBL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问题的设计者,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自我解构“霸权”地位,树立“以问题为导向”意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设计有现实价值、能启发思维的问题。其次,要把握提问的角度:对方的观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有没有逻辑上的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最后,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点带面”,将教学活动置于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并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学生已获取的知识为基础来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新旧知识结构的促进融合。
3、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能力为教育主旨,没有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只能“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无法破“旧”立“新”。教师要做好批判性思维的示范,具备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PBL教学模式使教师实践共同体面向一个新型的大学教学观——面向不确定性知识。教师能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进行阐述,而不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同时,教师要放低姿态,卸下“权威包袱”,勇于接受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