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小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条线工作总结
潘家小学教研处 翟雪皎
日子翻过盛夏,走过金秋,这学期终于要在寒冷的冬季尾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顾初任教研处副主任的这一学期,一个大大的“累”字浮现在眼前,仔细观察,才发现这字缝儿里透出的是满满的“充实”。为端正态度查摆问题,以便让日后的条线工作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我将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科研:
1、教研活动有序推进。从小心翼翼地主持第一次教研日活动,到从容地在教研日活动中和老师们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从双减政策如何落地,到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从分年级研究常州市运算能力检测卷,到计算能力提升的深入探讨……一次次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全体潘小数学老师思维在碰撞,经验在成长。分组活动中,钮丽英、唐飞云、曹小琴老师总是提前谋划活动主题,或开一场经验分享会,或来一次问题探讨会,问题交织,经验拔节。
2、送培活动顺利结业。为期十个月的送培上门活动顺利结业,导师专业性的指导,学员高质量的汇报,指向核心素养的实践、大单元教学的初探……感动于老师们风里来雨里去的坚持参与,欣喜于学员们临场观点的准确输出,做教研,我们是认真的!
3、在研课题助推成长。程丽波、钮丽英老师主持的区级课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正当时。翟雪皎、曹小琴老师主持的课题《“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顺利开题,小处着手,长线研究。
二、教师成长:
1、青蓝结对双向提升。顾靖溢老师自加入潘家小学大家庭以来,得到了唐飞云老师的全情指导。为了上好协作南片的区级数学研讨课,唐老师从教案到课件,从预设到生成,从把握结构到抠细节,唐老师指导的一幕幕一帧帧画面是师徒情深最美的写照。汤蓥老师从美术专业到执教一年级数学的华丽转变,是一有机会就不断学习,一有时间就投入思考,作为低年级教研组长的钮丽英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教育教学经验、课堂把控的小小技巧。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夸赞青年教师思路活跃、现代技术手段过硬。这种优势的互补是一种联动的提升。
2、团队赋能行稳致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不管是年级组老师的抱团学习,还是同年段老师的指点江山,敬业的老师们走哪儿都不忘聊聊好经验,谈谈好方法。老师们时而借助微信群分享资料,时而在办公室探讨解题方法,在每一个奋力奔跑的日子里没有你我,只有我们!相信最好的期末备战状态,就是带着大家一起打胜仗!
三、常规检查:
本学期进行了教师的二备检查和学生的作业检查。
1、教师二备情况:一至六年级22位数学教师的教材二备,每位老师的二备都走在了教学的前列,环节呈现清晰,例题剖析透彻,重点难点突出,习题指导有方,值得表扬。
2、学生作业情况:《补充习题》33个班级的数学老师都能做到全批全改,大部分老师既关注了结果,还重视了过程的保留,教会学生有理有据地做题,严谨细致地思考。二年级的老师重视学生作业的多样评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鼓励印章奖励作业完成优异的同学;三年级的老师注重学生良好答题习惯的培养,如:画直线写算式和答句,教会学生书面布局合理及文字排布整齐;多位老师对孩子们的错误有收集、有思考、有研究、有批注,值得点赞。
3、对教师二备及学生作业的建议:教师的二备应从单元整体出发,总体把握每课时的教学任务,避免知识的割裂和碎片化累加。建议教师在每课时导入时设计好旧知唤醒环节,单元复习时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穿针引线,形成结构化的体系。一般而言,《补充习题》对于当天的练习针对性较强,但综合运用和前后联系的题量并不多。因此,不少学生出现了“因为今天学乘法,所以今天的算式都列乘法”的机械乱用,为此老师们应在讲评时引导学生多说理由,多作解释。养成有理有据做题的习惯,力求将每一个知识的重难点逐个瓦解,扎实推进常规教学,避免出现“平时不错,考时狂错”的尴尬。作业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最有力的凭证,教师在花时间研究教材的同时也应花精力研究题目,明确考查内容,及时对自己教学做出调整和补充。希望借检查之东风,让潘小数学教研再上一个台阶。
四、反思提升:
1、在“学”上下功夫。学习永无止境,我要向韩老师学工作上的好方法,向鲁校和教研处的几位主任学工作上的好态度,向同年级老师学教学经验和方法,向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经验,甚至向学生学习,向一切优质资源学习。
2、在“谋”上动脑子。要有长线的计划,不能到了非干不可的时候再硬着头皮干。早作谋划,是给自己的一种压力暗示,也是在给他人预留出足够的应对时间。
3、在“责”上挑担子。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要勇于承担重任。或许这么做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但唯有冲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破壳成长。想想很难办的事就不想了,硬着头皮做就行了。
经历与年龄无关,但优秀与努力有关。希望在每一个不断努力的日子里,一路收获,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