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7)
时间 | 2021.12.7 | 地点 | 第一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业务学习 |
参加对象 | 高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 ||||
活动目的 | 1、观摩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 ||||
2、评议反思。 | |||||
活动过程: (中心发言人 蒋丽丹) 观摩感悟 蒋丽丹:“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难以在实践中反思,研而不教,难以在反思中修正。本次教研活动为全体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契机,而新教师更应当时刻保持教研结合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充实,早日成长为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线上观摩了戴颖华老师执教的《认识底和高》一课后,我收获颇多。本节课戴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把点到直线的距离作为出处,以课前测回顾旧知,让学生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将图形变成认识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再对图形的底和高进行深度学习与探究。戴老师语言精练,教态亲切自然,过程顺畅,有效设问,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教具、游戏等将课堂变得更加深刻、生动,学生有很大的思维空间,资源对比呈现,生生互评,关注到全体学生,这些都值得我学习。 翟雪皎: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中,黄春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得到了不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剪法得到不同的剪开图,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用磁力正方体将每个面一一表示出来,两黄两蓝两红,从而得到了相对的面不相邻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在教学长方体的展开图时,也是利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整个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蒋芬:在课堂开始,李秋灵老师以数字王国吸引学生注意力,王国里有1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数字,再猜一猜老师喜欢的数字,自然引出本节课关注的重要数字——10,再引导学生发现我们身体上的数字“10”和生活中的“10”,加深学生对数字“10”的印象与感受。 伴随着音乐声,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情境之中,秋季运动会为补充能量而送来了牛奶(出示实物图),由学生看图提问题,再引导列式——9+4=13(瓶),再借助圆片,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思考探究“13”是如何得到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中,掌握“凑十法”;教师再追问;“为什么从4瓶里拿出的是1瓶,而不是2瓶或3瓶呢”,进一步强化对于“凑成10”的认识,再集体说一说计算过程——把4分成1和3,1和9凑成10,10加3等于13。 在巩固练习部分,采用多种形式,有摆一摆圆片、有先圈一圈再算一算,继而整理出由9+1至9+9九道算式,开动记忆小火车,回忆今日所学,进行课堂小结。 曹小琴:我观摩的一节课是由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祥发小学吕领先老师带来的《质数与合数》。《质数与合数》在小学数学数的领域中较为独特,它属于数论的范畴,比较抽象;它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并不密切,容易被学生遗忘。因此上好本节课对老师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吕老师经过深刻的思考和反复的打磨,最终展示出来的课堂教学值得我借鉴学习,以下几点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吕老师巧用转化思想与模型思想,提取古人智慧的结晶,将古人摆石块认识质数与合数的方法转化为研究长方体的个数这一数学游戏。他将抽象的数与直观的长方形结合,使质数与合数在学生脑海里不再仅仅是数,而是一个个长方形模型,学生记得更牢固。 第二,吕老师注意到前后知识点的勾连,借助分类思想强化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认识。他让学生认识到非零自然数既可以根据奇偶性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因数的组成结构来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第三,吕老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数学的趣味性。他通过展示目前找到的最大素数、质数与合数在高精尖领域的广泛应用、哥德巴赫猜想等令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好奇,想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课堂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老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后往后退一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发现问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