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文明校园>>校园文化建设好
潘家小学文化理念阐释
发布时间:2022-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潘家小学文化理念阐释

办学愿景: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教师留恋、社会赞誉”的知名农村新优质学校。具体发展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环境优雅、管理精致、文化厚实、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师生生命发展共同体。

办学理念: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即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感受职业的幸福,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生长的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家园文化+家园教育+家园课程+生长课堂

家园文化:

家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的污秽和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他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寻找灵魂的家园的过程。《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园的理解有三种含义:在居住意义上是“祖屋”;在文化意义上是“故园”,在历史意义上是“根基”,进一步而言是“家国一体”,家是国的缩微。综上所述,中外文化对家园有着相似的定义,即家园是一切生命的起点、传承和归宿,是无所不在的精神寄体。

家园。站在潘家小学的办校历史长河中,不难发现“潘家”二字因清初潘姓改建石桥而得名,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符号。家园弥漫着安定的气氛,《大学》有云:“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校里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为同一个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自成长;家园拥有着温暖的气候,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为共同的愿景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协同发展;家园彰显着幸福的气象,成员之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把幸福变成现实,将努力进行到底。因此,家园是我们学校师生的共同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家园教育:

“家园教育”是我校深度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实践样态,旨在为师生创造一种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教育生态,体现了我们学校文化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家园教育”倡导,每一个师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人人都是最棒的。我们呼唤有灵性的教育,提倡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教育,给孩子们自由呼吸的空气;我们呼唤有活力的课堂,主张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活力;我们呼唤有弹性的管理,坚持营造刚柔并济、共同成长的管理。一句话,家园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

家园课程:

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由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其他学习材料、师生和环境等构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完整系统。依据“家园教育”这一学校教育哲学,我校的课程理念是:家中有我,园中有你!就全人视角而言,家园课程中的“我和你”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家园里的统一整体,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要,我们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尊重常识,家园课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就关系视角而言,家园课程中的“我和你”因为完整经历课程的过程而相互配合协调,因为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而取长补短,因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参与又共同促进。就情感视角而言,家园课程中的“我和你”依恋家园文化气息、家园课程学习、家园课程场域,同时迷恋课程中每一个你和我的生命成长,最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让家园课程成为温暖每个生命丰富成长的精神底色,让家园中的每一个“我和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生长课堂:

学生的生命是由N40分钟组成的,课堂是实现学生幸福成长的主要田园。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发现,每节课都有新生长,是我校课堂改革的一种追求。结合集团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我校着力建构以“生本、生动、生成”为主要特质的“生长课堂”。生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握教学起点,激发学习兴趣,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正发生。生动就是富有生命力,生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活泼、活跃、活力的课堂。生成就是师生共同成长,不仅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生长,实践创新能力的生长,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生长。同时,还要着力于教师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的生长,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的提高,从而实现“我与学生共成长”。初步架构了生长课堂基本范式“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经历探究,合作学习——激励评价,延展学习”。

校训:走好每一步

“博弈之道,贵乎谨严”(《棋经·第四篇》)就棋理的本意而言,就是下棋应通观全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师生的成长如弈棋,应通观全局,走好每一步。学校期望师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用心起好步,走好每一步,不断有进步,永远不停步,为走向幸福人生奠基。

学风:脚踏实地,用心走好每一步

学生要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梦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教风:仰望星空,着力成就每一人

教师要有全人视角、全程视角,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教育规律,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校风:众行致远,美美与共齐发展

从学生成长来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从师生成长来看,需要生生、师师、师生共同成长;从集团发展来看,潘家小学要协同漕桥小学和运村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起前行;从学校发展来看,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区内的清英外国语,区外的局前街小学,国内的陕西汉滨区培新小学,国外的绿岸小学……)。

学校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学生培养目标:潘小“福娃”(小卫士、小志士、小贤士)

——家园小卫士。勤劳质朴、阳光健康、与人为善。

——家园小志士。吃苦耐劳、志向远大、悦纳包容。

——家园小贤士。责任担当、合作创新、精神灿烂。

教师发展目标:潘小“明师”(高明之师,贤明之师,明日之师)

明师乃高明之师。知识渊博,博采众长,技艺精湛,能够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旁征博引,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能激活少年的潜能,激发少年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明师乃贤明之师。贤德贤能、贤良贤淑、贤惠贤哲。贤明之师乃贤达之人、贤达之师、贤达之人师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心灵相约、命运相交、使命相守。故贤明之师似明灯,启示少年人生之方向,照亮少年人生之前途。

明师乃明日之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日之少年,二十年后乃国之栋梁。少年强是因为少年能自立自强,少年富是因为少年能自给自足而自富。所以明日之师之智慧,在于点燃少年自强自富之梦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