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4-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品荣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执教:陆品荣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76-7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后,每份的物体用分数表示时,避免整数表示的干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它就是。在你心中你的这位老朋友可以怎样得到的?

学生回答。

2、提问:这里的分母5表示什么?分之1呢?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其实,有关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二、探究

(一)认识整体的

1、大家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对,今天猴妈妈拿来了一盘桃,准备把这盘桃都分给小猴吃。想一想,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后指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6个,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1)你会帮候妈妈公平分桃吗?请你先在练习纸上分一分,再用涂色来表示一只小猴分得的桃,想一想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并把它填在括号里。

2)教师巡视。

3)交流。

4)追问:结合多媒体,(指左边3个桃)这3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指又边3个桃)这3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

2、出示:如果这盘桃有4个或8个桃,你会像老师那样分一分,表示出每盘桃的吗?

1)同学们可以先在练习纸上试着分一分,再用涂色表示出这盘桃的

2)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盘桃的

3)追问:这盘桃的是几个?

分析8个桃同上。

4)小结:刚才我们把4个桃、8个桃都看成了一个整体,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也都是这个整体的

4、对比分析,总结提升

出示三幅图谈话:这里三盘桃的个数不同,为什么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桃的个数不一样,而每份都可以用表示?

⑵小结:不管一盘桃有几个,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都是它的

延伸:如果这里有一筐桃,把这筐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筐桃的几分之几?如果这筐桃有3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筐桃的几分之几?如果这筐桃有3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还可以用来标识码?

(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其实猴妈妈就带来了6个桃。她刚想把这盘桃分给两只小猴吃,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想一想,猴妈妈会怎样分这盘桃呢?(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填一填。

2、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6只猴子,你会分吗?

4、比较: 这里的三盘桃都是6个,为什么分的结果有的是用表示,有的是用表示,而有的又是用表示呢?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谈话:通过以前对分数的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再看我们今天学的,我们是把一些物体,如6个桃、4个桃、8个桃等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四、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怎样填,怎样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抢答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里各有几个什么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再要求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追问:左面的两幅图中,涂色部分都用表示,为什么涂色部分的苹果是1个,正方形是2个?下面的两幅图中,每个圈里都是8个正方形,为什么左图的涂色部分用表示,而右图的涂色部分却用表示?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2、其实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大家带着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善于思考的头脑继续去感受分数、体验分数!

         3a8dd954621b881f266de198477455b_副本.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