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
2022.2-2022.6吴佳平四下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2-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冬梅

进区潘家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个人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认字250个,会写25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本册要求识字250个,写字250个。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创作简单的诗歌。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创作诗歌。

2.结合语文学习,能将自己的见闻或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编诗集,开展诗歌朗诵会等。

 

教改措施和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这学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 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 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 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 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

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

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

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

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

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4-2.18

1古诗词三首》(3)  《2乡下人家》(3)  书法(1)

2月14日

上课

2

2.21-2.25

3天窗》(3)  《4*三月桃花水》(1)   《口语交际:转述》(1)

《习作:我的乐园》(1)   课外阅读(1)


3

 

2.28-3.4

《习作:我的乐园》(1) 《语文园地一》(2)  5琥珀》(3) 书法(1)


4

 

3.7-3.11

6飞向蓝天的恐龙》(3)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3) 课外阅读(1)


5

3.14—3.18

8*千年梦圆在今朝》(1)   《口语交际:说新闻》(1)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2)  《语文园地二》(2)   书法(1)


6

3.21-3.25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1)  9短诗三首》(3)

10绿》(2)   课外阅读(1)


7

3.28-4.2

10绿》(1)  11白桦》(3)  12*在天晴了的时候》(1)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1)  《语文园地三》(1   书法(1)

4.3-4.5

清明节放假

8

 

4.6-4.8

《语文园地三》(1  13猫》(3   课外阅读(1)


9

 

4.11-4.15

14母鸡》(3  15白鹅》(3   书法(1)


10

4.18-4.22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2   《语文园地四》(2)

16海上日出》(2    课外阅读(1)


11

4.24-4.29

16海上日出》(1   17记金华的双龙洞》(3)     《习作例文》(1)

《习作:游__ 》(2   书法(1)

4.30-5.4

五一节放假

12

5.5-5.7

18文言文二则》(2)   19小英雄雨来》(2   课外阅读(1)


13

5.9-5.13

19小英雄雨来》(1  20*我们家的男子汉》(1)   21*芦花鞋》(1)《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1)  《习作:我学会了__ 》(2  书法(1)


14

 

5.16-5.20

《语文园地六》(2)  22古诗三首》(3  23“诺曼底号”遇难记》(1

课外阅读(1)

 


15

5.23-5.27

23“诺曼底号”遇难记》(2  24*黄继光》(1)   25*挑山工》(1)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    《习作:我的“自画像”》(1  书法(1)

24*黄继光》(1)《25*挑山工》(1)   《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


16

5.30-6.2

《习作:我的“自画像”》(1 《语文园地七》(2)  26宝葫芦的秘密》(3)

    课外阅读(1)

6.3-6.5端午节放假

17

6.6-6.10

27巨人的花园》(2 28*海的女儿》(1) 《习作:故事新编》(2)

《语文园地八》(2)  


18

6.13-6.17

期末复习


19

6.20-6.24

期末复习、 考试


20

6.27-6.30


期末考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