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新民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内容:

苏教版修订本五年级下册第107-108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化繁为简、数形结合”转化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运用化繁为简、数形转化这种解决问题策略,解

决一些特殊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

3. 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归纳推理、反思提升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4. 教学重点:

学会灵活运用”转化”的策路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归纳推理、反思提升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二、新授  

出示例2:计算 1/2 + 1/4 + 1/8 + 1/16 。  

师:上节课结束后,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道题。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4个分数连加,每个加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有规律的,后面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面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   

师:课前我把同学们的作业收集起来,进行了简单的整理。我发现,同学们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时,想到了好几个角度。有些同学还想到了2种方法。

1.呈现学生作业:通分  

几乎每个同学都想到了通分。和这位同学的解答差不多。 师:这样解答,成功实现转化解决问题了吗?  

生:我觉得成功了,通分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而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2. 呈现学生作业:化小数

还有部分同学是这样解答的,这又是怎样实现转化的?

    生: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我们已经能够解决的小数加法。)

3.再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将1/2拆成1-1/2,1/2=1/2-1/4......又是怎样转化的?

4.最为特别的是这种方法:画图。 你们能看懂他画的图的意思吗?  

生:先画一个正方形,看作单位11/2 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半,1/4 是一半的一半,以此类推,算式 1/2 + 1/4 + 1/8 + 1/16 就表示这涂色部分的总和。从图上可以发现,这个空白部分是 1/16 ,涂色部分就是1- 1/16 ,算式就可以转化成1- 1/16 = 15/16 。  

师:他把复杂的算式转化成了简单的1- 1/16 , 能看懂其中的奥秘吗?  生:整个正方形是单位“1”,空白部分是 1/16 ,求涂色部分就要用1- 1 /16 。  

师:我还收集到几幅作品,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实物投影如下)

生:就这道题来看,正方形图比线段图更形象一点,直观一点。  生:虽然正方形图和圆形图都比较形象,但正方形图画起来更方便。  师:大家说得很好,咱们平时画图也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    

师:刚才,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想到了通分、画图来进行转化,你感觉哪一个对你的启发是最大的?

3. 如果按照算式中加数的特点,继续加上一个数,(课件演示添加1/32),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算出结果吗?拿出学习单,完成第1题。   

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你图中的1”在哪儿,小空白是多少。 3. 1/2+1/4+1/8+1/16+1/32+1/64+1/128

现在你能快速报出这道长算式的结果吗?这次你们把图画在了哪里?你找到小空白了吗?

师:在数里能看到对应的形,在形中能找到对应的数,这种方法叫数形结合。 4. 再来一道更复杂的,敢不敢挑战?  1/2+1/4+1/8+1/16+1/32+1/64+1/128+......

师:省略号是什么意思?一直加下去,小空白就无限地接近0,算式的结果就无限的接近1

师:看,从数到形的转化,就这样神奇地将复杂变得简单。(板书)数学家华罗庚爷爷也有切身体会,他还专门写了这样一首诗与后人共勉。(屏幕呈现)

生齐读: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 事休。

三、变式。   

1. 师:让我们继续感受转化的魅力。

出示 1/3 +1/6+1/12+1/24+1/48,能快速知道它的结果吗?别忘了我们刚学的一招。拿出学习单,先画一画,再算一算,完成学习单第2题。  

师:完成的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空白是多少,原来的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师:来看电脑演示,看,正方形的 1/3来了,接着1/3 的一半1/6来了,然后1/121/241/48都来了,这一次剩下的是1/48 ?还有什么?     

2.比较这两道题,共同的策略都是用单位“1”减小空白,只是小空白不相同。这里分数的和继续画下去会越来越接近1,这里呢?越来越接近2/3,同样的规律,如果是1/4开头的分数,会越来越接近2/41/5开头的分数呢?等等。  

看来,转化的关键并不是记忆某一步计算方法,而是要借助图形直观地实现从复杂连加计算到简单减法计算的转化。

四、综合练习

1. “练一练”第2题。 这种方法你真的学会了吗? 指名读题。

师:要求铅笔的支数,就是把每层的支数合起来。每层的支数分别是... 6789101112131415  1:等差数列求和。听懂他的想法了吗?

2:联系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6+15)×10÷2  

其实这是计算方法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相似,不是梯形面积公式的运用。 我们来看,如果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铅笔架,把最底层的铅笔与最上层的铅笔合在一起为一组,那么每层就一样多了,乘上层数其实就是2个铅笔架的铅笔支数,所以这里还要除以2。这个思考过程跟梯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很相似呢?

课件出示: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铅笔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铅笔架...... 师:现在你能把图和算式结合起来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吗?和同桌交流一下。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参照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记忆求几个连续自然数和的方法。结合上面的计算想一想,下面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将数和形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题。   

提问: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转化成怎样的式子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可以想象成一个梯形,联系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转化。看来,借助图形能很快地帮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你能想到更简便的方法吗?利用之前的学习经验,这9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中间数。

比较前一题,为什么这题不能直接用平均数乘自然数个数。

看来转化的方法是多样的,遇到问题时,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2. 润数于形,寻常化神奇

师:同学们,关于连续自然数相加的规律,很早就有人研究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喜欢把数描绘成沙滩上的小石子,我们来看。

师:你能算出第 11 个三角形数中小石子的个数吗? 生:1+2+3+4+5+6+7+8+9+10+11

师:如果我把第2层、第4层、第6层……的小石子去掉,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

生:1+3+5+7+9+11

师:想一想,还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 学生借助图形,计算得到(1+11)×6÷2

师:从 1 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和连续自然数相加还是有区别的,它是否还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呢?我们请谁来帮忙?

生:图形。

师:图就在你们手中。请看要求:用 1 枚白子和3枚黑子摆出一个图形,表示“1+3”;边摆边思考:摆出的图形能否把1+3转化成其他算式?

展示学生作品: ① ②

师:观察一下,哪一种能带给你转化的灵感?

生:第②幅图,每行有2个,有2行,那么1+3就可以转化成2×2。 师:接下来请你先想一想,能不能用小棋子摆出表示 1+3+5的图;再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思考1+3+5可以怎么转化。

……

师:同学们,和刚才比,同样运用转化的策略,哪一种更简便?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从 1 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可以称为正方形数;而当小石子的数目是151222等数时,小石子都能摆成正五边形,这些数叫做正五边形数……我们把这些数称为“有形状的数”。这样一来,自然数就有了形象,借助图形,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也就简单多了。

看来,只要有了转化的角度,大家往往能够豁然开朗。

、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这样几组有规律的数的连加,也就是简单数列求和,你有哪些收获?其实,数学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学会转化的过程,转化的学问还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你会变得越来越智慧。


公开照片.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