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一、 放大的初步定义。
1、 情景:同学们,老师有张照片,你们来看看是啥?怎么样?
看不清怎么办?
生:放大一点。
2、变大:好,我来把它变大点。
现在行了吗?不是变大了嘛,为什么还不行?(图形变形了)
这样可以了吗?(还是变形了。)
那你们觉得变大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不变形?
生1:长和宽同时增加相同的厘米数。(嗯,这样是可以变大)
生2: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也可以变大)
3、放大: 同学们刚才说的两种方法只是我们的猜想,要想验证猜想,还得进行试验,看学习单第一题,按要求将小长方形变大。【1、长和宽同时增加相同的厘米数;2: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随便你变多大,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上台展示,说说分别是怎样变大的,变形了吗?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要让图片不变形的变大,我们应该怎么做?
4、定名:确实,只有当长和宽扩大相同的倍数时,才能使图形不变形的放大。
数学上,我们就把图形不变形的变大称为图形的放大。(贴课题:图形的放大)
也就是说,图形放大要满足哪两个条件?(出:图形放大 不变形 变大)
5、情景:那好,你们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张照片放大?
你们的意思是说:如果把宽扩大4倍,长也要?
是的,长和宽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出示照片4)怎么样,可爱吗?我也非常喜欢。
二、放大的精确定义。
1、出题:继续看,这里有三组长方形,仔细观察,看看哪一组下面的长方形是由上面的长方形放大而得到的?(停顿)在小组里依次说说你对每一组的看法。
2、逐步判断说理: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第一组是放大吗?第二组呢?第三组?第三组为什么不是放大?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第三组上面长3厘米,下面长6厘米,长扩大了?上面宽1厘米,下面宽3厘米,宽扩大了?长和宽扩大的倍数不一样,所以不算放大。对吗?
3、比较放大: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两组,同样是放大,又有什么不同?
第1组上面长4厘米,下面长8厘米,上面宽2厘米,下面宽4厘米。长扩大2倍、宽扩大2倍,这两句话可以合并成一句话说成:对应边扩大2倍。(出)一起读一遍。
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对应边的意思。(现在的长和原来的长比,现在的宽和原来的宽比,能不能长和宽比啊?这才叫对应。)
第2组长扩大3倍,宽扩大3倍,当然也可以合并成一句话。谁来说?
是的,对应边扩大3倍。(出)一起读一遍。
4、定义:(1)对应边扩大2倍。也就是说对应边的比是2:1。(出对应边的比是2:1。)我们就可以说:原图按2:1的比放大。2:1怎么来的?(对应边的比是2:1)。
(2)对应边扩大3倍。说明?也就是说原图按3:1的比放大。为什么是3:1?
5、比的解释:自己把下面的两句话读一读。
好的,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比,2:1、3:1(竖着板)
这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指的什么?(生多几个说)
是啊,比的前项指变化后的(现在的),后项指的是变化前的(原来的)。(板:变化后 变化前)
6、巩固判断:
(1)好的,我们就来试着判断下面的哪个长方形是由①号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得到的?并说说理由。
四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好的,谁来说?怎么知道的?
也就是说,2号与1号长的比6:3等于2:1,而宽的比4:2也是2:1,对应边的比是2:1,所以说2号是由1号按2:1的比放大得到的。
为什么3号不是?谁能照刚才的样子分析一下?
3号与1号长的比6:3也是2:1,但宽的比却是3:2,对应边的比不一样,所以3号不是由1号放大得到的。
看来,要看一个图形是不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后得到的,就是要看他们对应边的比是否一致。对吗?
(2)怎么样?会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按一定的比放大了吗?
好的,下面老师就给你们两个图形,谁能说清楚是怎么变的?
你怎么知道是4:1的?(变化后与变化前长的比12:3是4:1,宽的比也8:2是4:1,对应边的比是4:1,所以原图就是按4:1的比放大的。)
<(3)那这个图呢?谁来说?
为什么是3:2?(长的比6:4是3:2,宽的比也是3:2,的确原图是按3:2的比放大的。)>
小结:原图是按什么样的比放大,只要看什么?(对应边的比)
三、缩小的定义。
1、出题:原图按( : )的比 。
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请你想一想,该这么说?
谁来说?(多叫几个学生回答)
诶,这里为什么是填“缩小”了?
这里为什么是1:3而不是3:1?
哦,还是要用变化后的比变化前的。变化后与变化前长的比4:12是1:3,宽的比3:9也是1:3,对应边的比是1:3,的确,原图是按1:3的比缩小。(齐读)
看来,不管是放大还是缩小,比的前项都表示?后项都表示?
<2、巩固:同学们表现真不错,看来下面几个肯定也难不倒你们。
(1)怎么看出是1:4的?
对应边的比是1:4,所以原图是按1:4的比缩小的,说得真好!
(2)这还有两组图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在练习纸上做一做。
第一题谁来?3:4怎么来的?(对应边的比是3:4)
第二题谁来?4:3又是怎么来的?(对应边的比是4:3)
全部写对的同学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呵呵,其余同学赶快改正过来。>
3、揭题:好的,同学们,刚才有的图形是按一定的比放大了,有的图形是缩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贴)一起读一遍。
4、求同:(1)图形放大、缩小都要有什么前提条件?怎样才能保证不变形?(对应边的比相同)
(2)描述放大和缩小都要用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各表示什么?
(3)既然如此,现在我直接给你一个比,你能快速判断是表示放大还是缩小吗。注意,不是一起说,是抢答,行不行?好,开始。
5:4 1:9 3:7 5:6 (板)
屏幕出示:4:1 1:4
那这两个比哪个表示放大,哪个表示缩小?
你们怎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哦~像这样前项大于后项的比都表示?(板:前>后、放大)那像这样前项小于后项的比就表示?(板:前<后、缩小)
这个发现真不错。
四、画图:下面我们就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画图的问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吧。
1、简单题:(1)一起读一下题目。
按3: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
对啊,就是对应边要扩大3倍。所以该这么画,谁来口答?
长画多长?宽呢?这样就按要求画好了。
(2)再看第二个问题,自己读一读题目。
按1:2的比缩小又是什么意思?可以怎么画?
怎样检验画得对不对呢?
长的比1:2,宽的比1:2,的确,这样画是对的。
再看这一题。自己读题。谁来说说该怎么画?
2、中等题:看来,简单的题目难不住大伙,再来试试中等题。
给你一个三角形,请你按要求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1)生画。
(2)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演示画底、画高)
(3)检验:底的比是2:1,高的比也是2:1,那这样能保证斜边的比也是2:1吗?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这是变化前的斜边,(演示)看,斜边的比的确是?
(4)小结:看来,只要按要求先画准两条直角边,再连上斜边就可以了。是吗?
<3、难题:中等难度的三角形也没有问题了,下面我们就来挑战高难度的,有没有信心?好的!
(1)出题:这是一个?一起读一读要求。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2)生画。
(3)交流:有这样两种画法,大家看,画法一样吗?
画成第一种的请举手,第二种的请举手。
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两种画法。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先看第一种,底的比3:6是1:2,高的比2:4也是1:2,那这两条斜边的比是不是1:2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演示)看来,第一种画法对应边的比都是1:2,是完全正确的。
再看第二种,底和高的比也都是1:2,但对不对呢?我们也来验证一下。怎么样?变形了吧?这个角度都不一样了,所以第二种画法的确不对。
画错的同学赶快订正过来。
有了刚才的经验,能不能独立按要求画出变化后的梯形呢?
生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怎么验证画得对不对?>
五、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放大和缩小在我们生活中有吗?比如说呢?(地图、放大镜、照片……)
讲述: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放大镜,复印文件,给我们的国家绘制地图,在深圳的世界之窗里,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建造的,等等等等,正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密切!
<六、综合练习。
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就再来锻炼锻炼。
1、出题:这里有5个长方形,1号到5号。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做在练习纸上。
2、交流:第一题谁来回答?你怎么看出来的?(长的比9:6是3:2,宽的比也是3:2,对应边的比的3:2。)
第二题谁来?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对应边的是比是1:2)
全部做对同学请举手示意,真不错,有错的赶快订正过来。
2、拓展:好的!既然③号是由①号按1:2的比缩小得到的,那我们下面就以这两个图形为例(出),想一想,一个图形按1:2的比缩小,在这个过程中,周长和面积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变化后与变化前周长的比是几比几?面积呢?请同学们赶快在练习纸上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看来,一个图形按1:2的比缩小,周长的比也是1:2,面积的比却是1:4。又是一个不错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