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七)
发布时间:2022-06-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丽丹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7)

 

时间

2022.6.13

地点

第一会议室

活动内容

业务学习

参加对象

全体高年级数学教师

活动目的

1、观摩2022年全省小学数学教材研讨培训

2、评议反思

活动过程:

(中心发言人  蒋丽丹) 

观摩课

评议

蒋丽丹:王海峰老师借助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中“用火柴棍把瓶装水吊在桌边”的片断出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进而引入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导入非常有新意,而且这一节课,王海峰老师全程紧抓“是真的吗?”这一话题,让学生从一档科学验证节目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发现问题——提出假想——动手验证——得出结论。无论是课堂导入,还是新课传授,王老师都是紧紧围绕这样的思路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的。整节课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着重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的教学,关注学生的真实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图形认识教学的一种新视角和新尝试。

     曹小琴:研究证明“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展、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必须创设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老师这节课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反测量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半径的6倍多一些,并就此说明祖冲之早就发现这一规律,并进一步说明圆周率的取值:3.14这一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周长公式的形式,并应用。学生了然于心,可以看出老师在“自主性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新课程理念做的很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