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武进区潘家小学教育集团 五年级 数学 学科(上册)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路晓斐

武进区潘家小学教育集团      年级  数学 学科(册)教学计划 

 

一、 本册教学要求:

(一)、知识技能方面

1)联系具体情境,体验数概念的扩展,初步形成有关整数和小数、正数和负数的认知结构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和讨论交流,经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和相关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过程,能应用公式计算常见多边形的面积,能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土地面积的大小,能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与面积计算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3)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能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联系需要解决的问题解释统计结果。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小数的意义、探究小数的性质,以及用负数和小数描述常见数量和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数感。

2)在探索小数四则计算的方法、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推理,进一步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3)在口算、笔算、估算小数加、减、乘、除法,以及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意义、运算法则和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4)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由具体数量关系抽象出字母表达式

的活动,体会用变化的眼光考察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

符号意识。

5)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

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体会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关联,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6)在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分析和解释统计结果等活动中,进

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7)在探索和交流数的排列规律和计算规律、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等活动中,经历

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由此及彼的类推过程,以及由猜想到验证的认识过程,进一

步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联系负数的含义,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大小,小数的四则计算和相关的混合运算,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用字母表示数,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等学习内容,尝试从数量的多少与次序、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数据的变化与规律等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用不同形式表示相同数量,用不同方法描述数量关系,比较数的大小,按不同运算顺序计算相同式题,按不同思路分割、拼补图形,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数据等活动中,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发现,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探索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方法,小数的四则计算方法及相关运算规律,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数据所蕴含的信息等活动中,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交流,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学会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进一步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4)在总结计算方法、检验计算结果、推导面积公式、分析统计数据、发现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释解决问题的结果,进一步感受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和价值。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认识负数和小数,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方法,发现小数运算规律,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规律和计算公式,用统计图表整理和表示数据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内容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自觉性。

2)在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方法以及相关运算规律,探索多边形面积公式和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学习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以及用字母表示数,认识和应用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等活动中,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方法上的收获与进步,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进行小数四则计算以及相关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自觉检查,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4)在用负数和小数表示常见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数量的变化和规律,用小数四则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数据获得信息、解决问题,以及测量、估计和计算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在交流小数四则计算方法,探索多边形面积公式,讨论数和图形的变化规律,分析数据所蕴含的信息等活动中,进一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6)通过阅读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放性学习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

1.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知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多边形的面积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5.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使学生能够看懂和利用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在统计图上画不同标记的直条表示两组数量;体会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八)用字母表示数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培养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陛和简洁陛,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九)整理与复习

1.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2.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研究专题:整体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利用每周的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3.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阅读数学课外读本,拓宽数学的知识面。

4.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5.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年级  数学   学科(册)教学进度表

(集体备课分工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教师

备注

1

9.1-9.5

负数的初步认识

2

何银东


2-5

9.6-9.26

多边形的面积

13

何银东  


5-7

9.27-10.1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8

路晓斐  


8-9

10.17-10.24

小数加法和减法

5

路晓斐


9-13

10.25-11.25

小数乘法和除法

18

路晓斐  


14

11.28-12.2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4

徐向东


15

12.5-12.8

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徐向东


15-16

12.9-12.16

用字母表示数

6

施贺悦


17

12.19-12.23

整理与复习

5

施贺悦


18-20

12.26-1.12

期末练习与测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