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组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4)
时 间 | 2022.11.10 | 地 点 | 第一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学习 |
参加对象 | 全体低年级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数学沙龙:“新的课标”遇上“现有教材” | ||||
活动过程: 一、观看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讲座《“新的课标”遇上“现有教材”》 二、各年级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想法总结如下: 新课程是教师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使学生充满活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要做到新课标理念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心中有目标,目中有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新课标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一、深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备课。 1、深入钻研教材, 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知识,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 2、备课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呢?加德纳指出:“贪多,是现代课程设置的致命伤。”如果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宁少勿多。 3、备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备课前,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为我所用”,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4、备课中必须要学会自我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反思应成为教师有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 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创设真实生活的情境。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思考的过程。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把“读”的机会留给学生。 齐读是学习新课标人文地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落实齐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只有在读中走进文本,学生才能自己独立的思维,进行心灵的交流,由此才能有真正的领悟。 4、把“想”的时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提出问题多想,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亲身感知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说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5、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奇和好问是学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问题多去探索,提出不同见解。 6、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同时在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见解,无论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只要敢说,就应表扬、鼓励,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主动参与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7 、把“练”的舞台供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搭设一个“练”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三、善于激励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总之, 要将新课标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 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一定要立足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有限时间里充分发展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