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掌握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1、创设情境:秋高气爽,小明和小丽结伴去郊游,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呢。
2、问: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瓶?
追问: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用算式怎么表示呢?(4÷2=2)
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呢?(2÷2=1)
3、进一步讨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自然引出“半个”。
追问:怎么列式?(1÷2=?)
4、启发: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那“半个”蛋糕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
二、建构新知
(一)认识1/2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指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半个是二份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
追问:这一份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一份呢 ?
明确: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和读法,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读一读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自己读一读、认一认,再交流。
(板书:1/2 分子 分母 分数线)
回顾: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动手操作,拓展认识
准备材料:每人一个材料袋,里面放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一张
谈话:认识了1/2,你能拿一张纸,表示它的1/2吗?
①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表示它的1/2 。
②做一做: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③写一写:在涂色部分写出它的分数
④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把一个什么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1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学生尝试涂色作品,分享交流。
提问:这样对折后,为什么你这么坚定地说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
明确: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追问: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明确:不管怎么折,只要是把这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继续交流不同图形折出的1/2。
明确: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练习(想想做做1):
(二)认识几分之一
1、拿出一张圆形大纸片(平均分成3份,涂一份)
提问:会用分数表示吗?分母应该是几?
你会像这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2、提问:你还想折出几分之一?
折一折,再交流
追问: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还能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把这个张纸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板书:认识几分之一)
3、练习(想想做做2)
判断: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是1/4?
强调:平均分才会有分数(分数线就像心脏)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出示1/2和1/4、1/8的圆形纸片
1、谈话:仔细观察涂色部分的大小,你能比较1/2、1/4、1/8 的大小吗?
全班交流:1/2>1/4>1/8
举例理解:假设把同样大小的月饼平均分,平均分成2份、4份还是8份,每人吃到的多?
指出:把同样大小的纸片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引出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提问:你会比较1/5、1/8的大小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指出: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用1表示。
出示第2张纸条,猜一猜:你知道老师是把纸条平均分成几份,涂了其中的一份吗?括号里面填多少?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3)观察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你会表示吗?
问:你会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如果继续往下分,只涂它的一半,涂色部分是?
2、走进生活中的分数
引导观察:要把整个版面平均分成几份,科学天地占其中的一份?
把整个版面平均分成几份,艺术园地占其中的一份?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那今天学习的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