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课 组 活 动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双减”政策为导向,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推进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水平,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活动,提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水平。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完成教研课题的推进工作。 三、工作重点: 1、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围绕教研课题,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教研活动。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 3、用好“课后服务”,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4、通过集团校内研训、兄弟校际间的教研等活动,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具体安排: 八月份: 1、各年级参加武进区期初数学教材培训。 2、学习《武进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九月份: 1、制订各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数学新课程标准。 3、数学教研日活动。 4、召开第一次数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十月份: 1、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 2、开展校级教学研讨活动。 3、数学教研日活动。 十一月份: 1、备课、作业检查。 2、校级教学研讨活动。 3、数学教研日活动。 十二月份: 1、集团内低年级口算、中高年级计算比赛。(下旬) 2、校级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专题研讨。 3、组织参加2022年武进区小学数学论文评比活动。 4、数学教研日活动。 一月份: 1、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旬) 2、总结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的得失。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路晓斐 2022年9月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1)
时间 | 2022.8.30 | 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教材培训 |
参加对象 | 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学习五上数学教材
| ||||
2、明确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
各单元教学要求:
(二)多边形的面积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 (五)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用字母表示数 (九)整理与复习 数学思考方面 (1)在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小数的意义、探究小数的性质,以及用负数和小数描述常见数量和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数感。 (2)在探索小数四则计算的方法、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推理,进一步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3)在口算、笔算、估算小数加、减、乘、除法,以及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意义、运算法则和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4)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由具体数量关系抽象出字母表达式的活动,体会用变化的眼光考察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意识。 (5)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体会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关联,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6)在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分析和解释统计结果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2)
时间 | 2022.10.8 | 地点 | 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业务工作 |
参加对象 | 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分析五上第一组练习卷 | ||||
2.交流教学心得 | |||||
活动过程: 1. 何银东老师分享正负数单元的易错题和重难点。 2. 徐向东老师分享多边形面积单元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惑和易错题分享。 3. 五年级教师针对学生的易错题集体分析,交流教学心得体会。 集体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进一步备课,熟悉教材,教法,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及课本题目补充习题大练习册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3)
时间 | 2022.10.18 | 地点 | 四楼多媒体教室 | 活动内容 | 业务学习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落实新课标,创新教学实践 | ||||
2、学习教学意见与建议 | |||||
学习总结: 1.体系结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1)系列研读,读懂教材的编写体系 A.深度研读,读出教材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B.系列研读,读出一类教学内容的编写体系 C.特色研读,读出苏教版教材的特色 (2)对比研读,理解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A.横向比较,但解不同版本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的不同. B.竖着比较,理解同一版本不同时期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的不同 2.更高观点视角,理解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包括三方面: 1.基于初等数学体系,把握教学内容的内涵实质 2.从数学史角度把握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3.从数学教育史的角度把握数学教育演化的经过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4)
时间 | 2022.10.20 | 地点 | 多媒体教室 | 活动内容 | 业务学习 |
参加对象 | 潘小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教学研究 | ||||
2、交流,提问,感悟。 | |||||
活动过程: 一、听蒋丽丹老师《认识生活中的比》这节课 二、蒋丽丹老师谈上完后的感悟 三、各位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肯定优点(对原有教材的改编,有创新之处)指出一些改进建议。 四、针对蒋丽丹老师的课,大家发表各自想法和交流。 要注意比的后项不为0 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 以及注重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5)
时 间 | 2022.10.24 | 地点 | 多媒体教室 | 活动内容 | 业务学习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小学教学研究 | ||||
活动过程: 一、听汤蓥老师《认识平均分》这节课 二、听汤蓥老师上完后的感悟 三、各位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四、针对汤蓥老师的课,大家发表各自想法和交流。同时指出对平均分两种分法的认识教学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和发现最后延伸。不断利用希沃大屏这样先进的工具进行教学。不断打破陈旧教学,利用好新的平台,提供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等多种形式来理解平均分。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6)
时间 | 2021.11. 17 | 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听课学习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教学研究 | ||||
2、交流,提问,感悟。 | |||||
活动过程: 一、吴晶老师上《认识几分之一》一课。 二、三年级老师评课: (陈丽锦)今天听了吴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吴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段凌颖)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吴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首先,是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首先从大头儿子分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么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 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其次,动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 -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7)
时间 | 2022.12.1 | 地点 | 办公室 | 活动内容 | 业务学习 |
参加 对象 | 潘小五六年级数学教师 | ||||
活动 目的 | 大概念视角下运算能力的教学 | ||||
大概念视角下运算能力的评价 | |||||
视频学习大概念视角下运算能力的教学与评价 活动记录: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并理解算理,根据问题情境,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算理掌握障碍: 1 教师认识偏差“理法不通” 2 多维指导失衡“思维不足” 3 习惯培养忽视导致“习惯不得” 要求: 1 把握运算能力学习的本质 2寻求合理简捷的理解途径 3习惯融通 构筑运算学习的品质
|
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8)
时间 | 2022.12.8 | 地点 | 五年级办公室 | 活动内容 | 业务学习 |
参加 对象 | 五年级全体教师 | ||||
活动 目的 | 1、针对期末进行复习工作准备 | ||||
2、交流教学困惑心得 | |||||
活动过程: 讨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多边形的面积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 (五)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十)解决问题的策略 (十一)用字母表示数 (十二)整理与复习 制定复习计划 分析近几年的期末试卷,整理和复印近几年的期末试卷,准备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交流对于学困生的教学方法,教学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