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教研组活动记载(六)
时 间 | 22.10.20 | 地 点 | 多媒体教室 | 活动内容 | 课堂观摩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蒋丽丹《认识生活中的比》 | |||||
学习观摩新课标下的课堂 | ||||||
活动过程: 从课题来看,本课的生活味很浓。蒋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抓住这一特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基本上遵循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框架。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是抽象的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出发点。蒋老师课始创设情境:以教学班级中一位学生的照片为例,引发学生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照片像不像"所蕴含的数学问题,把同学们带入一种积极求知的境界。 二、充分钻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上的引入使用的是学生的相片,而蒋老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为学生提供了更富有趣味的素材,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自豪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蒋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见到哪些比,并结合实际说说每个"比"的意义,比较生活中的比和数学中的比的联系与区别。这样的应用,学生有思考,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