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四)
发布时间:2023-03-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丽丹

数学  教研组活动记载(

 

    

23.3.16

 

第一会议室

活动内容

业务学习

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目的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研究

交流分享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路晓斐老师讲述学习新课标2022版“数与运算”主题分析心得体会

(一)学科本质分析

1.数的认识2.数与运算3.数与运算的关联

(二)具体内容分析

1.数与运算结构特征2.数与运算核心概念3.数与运算关键内容

(三)教学建议

1.注重内容的整体分析

2.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3.设计深度探究的教学活动

二、施贺悦老师提出小数除法算理教学思考,以理驱法,体会运算一致性。她认为小数除法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会计算,更应该让学生体会算理,明白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区别,进而更好地和知识产生连锁反应,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三、由徐向东老师和其他老师提出一些教学思考和建议。

徐向东:数的运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教学定位上更加注重使学生体验数的运算在生活中的意义,把数的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运算能力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学生运算能力下降的原因:

1.对计算题不够重视

在众多数学题中,学生会觉得计算题最简单,做计算题时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数的运算方面普遍存在还没看清楚就草草动笔、做完不检查等陋习。

2.最基础的口算不熟

任何一道小数、分数或整数的四则运算最后都要分解成若干最基本的口算题来解决。口算不熟练会导致笔算速度慢,笔算出错概率增加,再加上现在的学生不爱用草纸本,完全靠眼睛看、脑子想,难免出现偏差,在笔算出现退位减和进位加的时候,错误概率较高。

3.对算理不理解

不理解算理,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进而导致计算错误。有的时候学生做错题,自己反复检查也检查不出,让他重新做一遍试试,他仍然用原来错误的方法计算。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理解算理,且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计算习惯。

蒋芬1.不能准确把握计算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把数的运算教学与问题解决进行了融合,教材对知识的编排呈螺旋式递进的特点,如果不能把握整套教材,教师就会感觉知识网络构建难度较大;而把抽象的计算内容融入现实的生活情境,一节课的教学中既要探究算理,又要解决生活问题,则加重了教学负担,教学很难保证有效。

2.过度强调算法多样化而弱化算理教学

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讲,算法多样化确实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选出最便捷的解题方法。哪种方法都讲,又哪种方法算理都讲不透彻,反而会限制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