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 备课组活动记载(五)
时 间 | 4.6 | 地 点 | 一办 | 活动内容 | 案例分析 |
参加对象 | 低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活动过程: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66~67的内容,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经历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 一.新授 同学们讨论的都很激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呢?(生介绍不同的人民币) 师:这里有这么多人民币,你们都认识了吗?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认一认。 (随机出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 追问: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明确: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追问: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明确:有元、角、分。 师板书: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起读一下。 小结:认识人民币不仅要看人民币上面的数字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乱折,要养成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的好习惯。 2、人民币分类 刚才我们一块认识了很多人民币,了解了很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不过呢,把他们这样堆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你们能把他们分分类整理整理吗?(出示活动二) 请同桌两位小朋友一组,把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整理整理,好,开始。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呢? 交流:① 面值相同 问题:这是哪一组的分法?谁看懂了吗?请你来介绍。 ②材质不同 问题:这是哪一组的分法?哪些小组也是这样分的?请你来介绍。 ③单位相同 问题:这是哪一组的分法?哪些小组也是这样分的?请你来介绍。 小结:人民币可以通过面值大小、材质、单位来分一分。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这里有零食区和文具用品区,你们想去哪儿?我们一起去看看。 小女孩想买牛奶片,可是她遇到了困难,付10角可以吗? 生讨论。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1元=10角,你能从1角数到10角吗?1元和10角是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角是比较小的人民币单位,要10个1角才是(1元)(板书出示,1元=10角,读一读) 师:那谁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生:1角=10分 课件出示,分是更小的人民币单位,要10个1分才是(1角)(板书出示,1角=10分,读一读) 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了。(出示练习题。) 组织练习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你们会使用人民币了吗?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商品实物图及标价,提问:你能说出每件商品的标价是多少吗? 出示人民币图,提出要求:你能把每件商品的标价与相应的人民币连一连吗? 学生完成连线后组织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图一中的两张人民币各是几角,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角?图二中的人民币各是多少,其中1枚5角与3枚1角合起来是几角,8角与1元再合起来呢? 指出:把几元与几角合在一起,就是“几元几角”。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场景图,教师提出要求:想吃巧克力吗?巧克力的单价为1元2角,你准备怎样付钱?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付钱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并理解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各种付钱方法,并强调:付钱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简便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观察实物图,提问:这里有一些商品,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钱吗? 提出要求:哪两件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 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用1元钱正好可以买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也可以买一把小刀和一盒火柴。 追问:用1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东西?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 小结:用1元可以买到价钱与1元相等的商品,也可以买到价钱比1元少的商品。如果买价线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钱 【分析】 1.在生成资源上可以“顺藤摸瓜”。在认识人民币环节,有的学生只看数字1就确定是1元,针对这种学生资源,老师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就此提问:只看数字1就能确定是1元了吗?由此突出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如果有学生提出看“壹”“贰”“伍”等汉字,也不应忽视,顺着学生的回答,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认一认,拓充课外知识。 2.在分类意识上争取“更上一层楼”。在分一分分民币环节,交流小结时不仅要指出可以按材质、单位或面值分,还应具体说说分成几类,提高学生分类意识,更好地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分类更透彻、更有深度。比如按材质可以分为2类(纸币、硬币)、按单位可以分成3类(元、角、分)、按面值可以分成很多类(1元、1角、5角...) 3.在课件利用上再添“点睛之笔”。课件是直观展示给学生看的,要充分发挥可见的再利用价值。比如把人民币分类后,再次依次呈现分类的结果,帮助学生厘清分类的标准以及分成几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学习“1元=10角、1角=10分”后,再次呈现前面的PPT,再次根据直观图巩固元、角之间的关系,“1元里有10个1角,1元里有2个5角”。再比如练习环节里的填一填,根据存钱回答几元几角时,有的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借助在PPT上圈一圈帮助学生理解,其实是按单位不同来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