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应用学生已有的方向经验、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学习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教学难点是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时角的度量。
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
1、适当的复习为新知学习寻找支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因而一开始用平面图上的方向座标复习了这八个方向,让学生在回忆中再现方位表象。从而使学生明白在运用己有知识确定位置时,确定观测点,这些都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支撑。
2、逐层的展开为新知学习化解难点。本课所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因为需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度量角等知识来比较精确地确定位置。例题教学我分了三个层次: (1) 描述灯塔1、灯塔2的大致方向,引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说法,借助课件强调以什么为标准。(2) 引发角度的需要。接着我在度数究竟是30度还是60度上重点展开讨论,分别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度数是怎么看的,从而以指南针引出统一标准。(3) 引发距离的需要。在得出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后,又在这一角度出示许多不同的位置,究竟哪一个才是灯塔1的位置呢?从而让学生明白还需要测量灯塔1离轮船有多远。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感知了要从方向(角度)和距离两个角度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才比较精确。
3、有效的练习使新知学习巩固及时。练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一步理解新知并逐步形成技能,进而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思想。例题之后我主要安排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1) 准确描述。出示一平面图 (没有角度),问:要准确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还需要干什么?生回答:还需要测量角度。让学生指一指应该测量哪些角,再一-次有效突破难点。 然后完整出示,让学生自由.选择描述。(2) 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出示书上练习,,先思考位置,需要干什么?测角度、量图上距离,算实际距离。(3)出示两个相同的地方,当观测点不同时,方向相反,角度和距离却相同,让学生感知观测点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还可以,但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如在学生度量角时,不容易摆准量角器和读准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