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5.11 | 地 点 | 一办 | 活动内容 | 课例研讨 |
参加对象 | 低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 ||||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 |||||
活动过程: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案例】 二、激趣提问,引入新课 1.现在进入第二项比赛,大象考官出题:(课件出示:例题) 小星说:“我有50张邮票。”小梅说:“我有26张邮票。” 2.根据你听到的,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 50-26) 3.大象考官出的这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三、操作探究,明理清源 (一)新旧比较,发现问题 1.50-26跟我们学过的48-26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比比谁的小眼睛最亮,最先有发现。 2.你的发现很有价值:个位上0减6不够减了,怎么办呢?想一想,可以请哪个小帮手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小棒或计数器) (二)自主探索,建立表象 1.小棒和计数器小朋友桌上都有,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先想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感觉有困难的,可以同桌两人合作。(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及思考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50-26怎么算,谁愿意带着你的小帮手来演示一下?像小老师一样,边摆边说,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要提问的哦。 ①用小棒摆一摆:先摆5捆小棒,表示50,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开成10个1根,接着就可以从10根里拿走6根,4捆里拿走2捆,还剩2捆4根,得数就是24。 教师穿插追问:为什么要拿5捆?(5个十是50)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为了拿走6根)拆开1捆是几根?(10根,1个十是10个一) 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谁用上计数器的?像他这样来拨一拨,说一说。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要减去26,就拨去十位上1个算珠然后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接着十位拨去2个算珠,个位拨去6个算珠,最后剩下的算珠表示的是24。 教师穿插追问:个位上没有算珠,不能减,怎么办?(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 强调:1个十就是10个一 3.小结:个位上0减6不够减了,刚才我们都是把1个十拆成10个一来用的。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谈话:根据刚才的演示,如果用竖式可以怎样计算?给你一点时间先想一想。 1.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解决这道题。 ①谁来指导老师列竖式?(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②先从什么位算起?(个位) ③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1当作10,然后再减)这一步相当于摆小棒时的什么动作?(把1捆拆成10根)也就是拨珠时的?(从十位拨走1个算珠,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 ④从十位上退1,可以在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点“.”这就是个位向它打得借条,借走了1个十,到个位换成10。 ⑤接下来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减?为什么不是5减2?(5先减去1,再减2,结合小棒图讲解算理) 强调:看到十位“.”是借条,先减去退去的1再减。 ⑥看看谁学得快,学得好,能看着竖式说说计算的过程。(其它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一起说,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提示他) ⑦指导写上单位名称,口头齐答。 2.明确从个位减起。 提问:刚才我们从个位减起,想想看,从十位减起可以吗?(请一生说)如果从十位减起,减到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就要将十位上刚写的数擦掉再写,很麻烦。 【分析】 1.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联结点,从知识上、思维上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低年级学生学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及时复习旧知,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记忆,也为新知铺就了稳定的台阶。例如开头先帮助孩子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口算,最后一题31-5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突出“个位不够减,退1作10”。 3.适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提供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炼出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探究部分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在平时课堂上就应经常展开这种活动,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分清加法与减法问题,避免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