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五)
时 间 | 3.30 | 地 点 | 三办 | 活动内容 | 教研活动 |
参加对象 | 三、四年级数学老师 | ||||
活动目的 | 学习研讨《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
活动过程: 针对《新课标》,中年级组成员谈谈个人收获。 (陈丽锦)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程丽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韩英)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陆品荣)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段凌颖)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吴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孟丽勤)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