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教研组活动记载(九)
时 间 | 23.5.25 | 地 点 | 多媒体教室 | 活动内容 | 课堂观摩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 | ||||
学习观摩新课标下的课堂 | |||||
活动过程: 1、观摩沈妮《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评课: 蒋丽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较强,教学过程中比较放得开,语言具有幽默性,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地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自如且学习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学习、讨论热情高涨,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教学重、难点突出,对教学重点做到重点讲解,学生掌握效果好,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曹小琴:沈老师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教学时,沈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有效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何银东:沈老师很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