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校级公开课《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顾靖溢)
发布时间:2023-11-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顾靖溢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9~60例1、“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正方形纸、板擦、调整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线段

(一)拉一拉,变成线段。2’

1.猜想:今天,动物学校的小兔将我们一起研究线段。【板书:认识线段】瞧,小兔给我们带来一个宝箱,宝箱里藏着很多图形,这里面就有线段,猜猜哪条是线段?(学生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直直的)【副板书:直】究竟哪些才是线段,等会就知道了。

2.出示:(示范)宝箱里还藏着一根毛线,现在毛线是什么样?(弯的)弯弯的毛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线段是直直的)

3.操作:你能把毛线拉直吗?(能)能又快又好地拉直吗?数学书里取出毛线,动手拉一拉。(学生动手拉一拉)

4.展示:请你上来拉拉看。(指名一生上台拉一拉)(生说: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就能拉直了)把毛线放回数学书里

5.指出: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读题。

6.追问:(老师拉毛线)这条毛线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变方向)这样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指名学生上来指一指)

(二)画一画,初识线段。2’30

1.贴线段:(贴)小兔想把我们的新朋友——线段请到黑板上来,需要把两端固定住。

2.画线段:画下来可以怎么画?需要用到(直尺)。示范画出直线“       ”(无端点),这条线段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我们要在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做好标记【板端点】,这个标记在数学上叫端点。这是线段的一个端点【板:端点】,这是线段的另一个(端点)【板书:端点】,看,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指线段的图形)来表示。

3.回看:回看毛线,拉直的毛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你能指一指它的端点吗?(指名上台指一指)

4.特点:仔细观察一下(指黑板),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5.变式:先后动态呈现它是线段吗?这样还是线段吗?这个呢?这呢?这些都是线段,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师:尽管这些线段的位置变化了,但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6.验证:再看看宝箱里的图形,刚才你猜线段,猜对了吗?几号图形才是线段?为什么4号不是线段

7.小结:所以,线段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

)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2’30

1.出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线段看小兔找到了一本数学书PPT出示,瞧数学书封面上这条直直的边就可以看成是线段。

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呢?拿出自己的数学书指给同桌看一看(学生指一指端点)。再摸一摸这条线段(学生摸一摸线段)。线段是怎样的图形啊?(直直的)

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PPT数学书封面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数学书的封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寻找: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在教室里找一找并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桌子的边、黑板的边、书本的边、胸卡的边等)学生表达:课桌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师:好,大家摸一摸这条线段。线段是怎样的图形啊?(直直的

3.小结:这些物体上直直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五)数一数,图形中的线段。3’

1.谈话:刚才我们在数学书封面、电脑表面找到了线段,仔细观察它们的面都是什么形状?(PPT长方形)也就是说,长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一起来数一数

2.出示:那你能在其他多边形上找到线段吗?数一数,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正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五条线段围成

3.发现你有什么发现?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4.验证:(出示六边形八边形)是这样吗?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这是几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5.小结:刚刚我们通过猜一猜、拉一拉、找一找、摸一摸等活动研究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还在多边形里通过数一数,发现了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二、自己创造线段

1.谈话:机灵的小兔又从多边形里取出了正方形,想考验考验小朋友。来听听小兔怎么说?【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正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你还能在正方形纸上创造出其他线段吗?】(生:折一折、画一画……)请看活动要求:【1.独做:在正方形纸上折一折、或画一画,创造出线段。2.交流:观察这些线段,你有什么发现?】

2.操作在正方形纸上折一折、画一画。

3.交流:老师收集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

(三个画一画的作品)这些同学是怎么创造线段的?也通过画一画创造出线段的举手。

(三个折一折的作品,选择有长有短)这些同学是怎么创造线段的?(折一折的)咦,线段在哪里啊?(指名一生上台指一指)哦,这些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折痕描出来这是线段的端点(标端点)也通过折一折创造出线段的举手。(屏幕上只留下三条线段)

4.比较:观察这些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线段是有长度的,有的长有的短)【板书:有长有短】哪条最长?(观察的真仔细)

5.再创:你能在正方形纸上创造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6.交流:(生上台展示,并说:我是角到角折)(师:角到角折,线段在哪里啊?)(师展示这个作品:有没有人来挑战一下,还有比这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也就是把正方形纸对折,这条折痕可以看成正方形里最长的线段。)

7.过渡:今天这节课小兔带着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小兔可开心了,邀请大家一起玩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三、闯关练习,加深认识

(一)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想想做做3)2’

1.提问:目前,动物村里已经有两家动物落户了,他们就是小家和小家。动物村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两家之间有三条路可走。你觉得走哪条路最方便?

2.谈话:如果把小羊家看成一个点,把小兔家也看成一个点,这条最方便的路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3.操作:连接这两点,能画出几条线段?试一试。(完成练习单第2题

4.交流:

5.小结:可以从这个端点出发画到这个端点(动画演示),也可以从这个端点出发画到这个端点(动画演示),但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第一关顺利通过,小兔奖励我们一颗智慧星。

(二)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3条(想想做做4)2’

1.谈话:小兔见小朋友这么聪明,又添了1个点。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呢,完成练习单第3题标上序号

3.交流:能画出几条线段?怎么画的?按顺序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如有错误资源,利用好:每两点之间连线第二关顺利通过,小兔又奖励一颗智慧星。

(三)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6条(想想做做5)4’

1.谈话:调皮的小兔又添了一个点,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呢?(练习单第4题)

2.交流:(同时展示两种结果:4条、6条)画出4条的小朋友举手,画出6条的小朋友举手。到底可以画几条?(6条)谁来说说是怎么画出6条线段的?(1-2人上黑板边指边说)(先连外面的,再连里面的)也像这样连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不同想法吗?(都可以,很清楚没有的话就看小兔是怎么连的)只有按一定的顺序画,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第三关顺利通过,我们获得了第三颗智慧星。

3.启发:请小朋友回顾一下刚才画线段的过程,(2点画1条线段;3点画3条线段;4点画6条线段)想一想,如果给出的点数再多一些,画出的线段的条数会怎么样?(如果点的个数越多,画出的线段的条数就越多。)

四、欣赏线段,回归生活

1.欣赏:小兔觉得大家学得真棒,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生活中的线段)

2.交流:欣赏这么多线段,你有什么想说的?(线段在生活中用得很多)

3.在课结束之前,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幅画(简笔画)你瞧,用长短不一的线段按各自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就画出了房子,再加上一些五颜六色的线条,……一幅简单的画就好了。

4.下课后,请小朋友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创造美丽的图案,送给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板书:                              

                                     认识线段                  

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有长有短                                          

反思

细节上再推敲。常说细节决定一切,可见细节的重要性。比如,在“拉毛线”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要求学生“又好又快地把毛线拉直”;在学生上台演示把毛线拉直后,充分利用学生作品,及时指出“每人手里都是一条线段”;在黑板上表示线段时,可以先把毛线用吸铁石固定在黑板上,由此提问学生“画下来可以怎么画?”,学生自然而然会指出要用直尺画,这样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征,使线段抽象化的过程变得更自然。在问题的设置上也要更精确些,避免学生摸不着头脑。比如,在创造线段环节,观察学生创造出来的线段,用“有什么不同之处”代替“你有什么发现”,使问题更有导向性,使课堂更有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