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二)
时 间 | 9.20 | 地 点 | 二办 | 活动内容 | 课例研讨 |
参加对象 | 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 ||||
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 |||||
活动过程: 《认识多边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案例】 一、复习 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看一看。来欣赏一下我国古代建筑上的窗格图片,找一找认识的图形。(PPT不同颜色描出来) 追问:三角形有几条边?正方形呢?长方形呢? 二、探究 1.出示:这幅窗格图案上的图形有你认识的吗?你想认识其它图形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有趣的图形。 2.找图形,要求: (1)描一描:用水彩笔描出这个窗格图案上边数相同的图形。 (2)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我找到的图形都有( )条边。 3.分类展示交流: (1)三角形 展示:他描出的图形都有几条边?谁也描出三条边的图形?这些图形其实都是——三角形,它们都有——三条边。 (2)认识四边形 展示:他描出的图形都有几条边?谁也描出四条边的图形? 起名:你能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吗?【板:四边形】为什么?(它们都有【板:四条边】) 追问:(PPT)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把其中2个四边形请到黑板上来。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也是四边形?(PPT)(长、正方形)为什么?(都有四条边) 小结:虽然这些图形形状不一,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齐读) (3)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提问:还有没有描出不同边数的图形?他描出的图形是几条边的?(五)谁也描出五条边的图形? 起名:(PPT)老师也把它们请到黑板上,谁能给这类图形起个名字?因为它们都有——五条边。【板:五边形 五条边】 提问:再来看看这些图形,它们是——六边形,因为都是由——六条边围成的。【板:六边形 六条边】 提问:你能找到这幅窗格图中的六边形吗? 4.回顾反思 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把窗格中的各种图形分成了哪几类?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板:按边数分】 追问: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五边形呢?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呢?八边形是怎样的图形呢? 小结: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几边形。【板:几边形 几条边】另外,这些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多边形”。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书课题) 【反思】 教师表达要科学、严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上的每一句都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只有给学生一个科学严密的表达示范,学生才能进一步正确自我表达。例如,介绍不同边数的图形时候,要强调“围”,“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而不是简单的表述为“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有失科学性与严密性。 充分预设学生学情。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有些词汇比较陌生,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义,所以在活动探究前,教师要对有些生疏词汇进行解读或适当引导,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后再动手操作,避免不要的操作失误,影响课堂进程。例如,探究环节要求“用水彩笔描出窗格图案上边数相同的图形”,学生对“边数相同”比较陌生,所以出现了部分学生描出的图形有的边数并不相同的情况,难以修正。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表达是孩子的数学思维的外显,反映出孩子的思维状态,但部分孩子会思维但不会表达,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多鼓励、多培养孩子大胆表达、完整表达、正确表达。例如,复习环节回顾了“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在黑板上适当板眼了关键词汇,在新授环节提问学生“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五边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引用黑板上的关键词汇,从而自然而然概括出不同多边形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