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五)
时 间 | 10.30 | 地 点 | 二办 | 活动内容 | 课例研讨 |
参加对象 | 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 ||||
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 |||||
活动过程: 《认识乘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0~22页的内容。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把几个几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几个几”和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经历由“几个几”的实物抽象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形成“几个几”的观念,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案例】 一、初步感受线段 (一)拉一拉,变成线段。2’ 1.猜想:今天,动物学校的小兔将带我们一起来研究线段。【板书:认识线段】瞧,小兔给我们带来一个宝箱,宝箱里藏着很多图形,这里面就有线段,猜猜哪条是线段?(学生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直直的)【副板书:直】究竟哪些才是线段呢,等会就知道了。 2.出示:(示范)宝箱里还藏着一根毛线,现在毛线是什么样的?(弯的)弯弯的毛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线段是直直的) 3.操作:你能把毛线拉直吗?(能)能又快又好地拉直吗?从数学书里取出毛线,动手拉一拉。(学生动手拉一拉) 4.展示:请你上来拉拉看。(指名一生上台拉一拉)(生说: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就能拉直了)把毛线放回数学书里。 5.指出:慢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读题。 6.追问:(老师拉毛线)这条毛线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变方向)这样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指名学生上来指一指) (二)画一画,初识线段。2’30 1.贴线段:(贴)小兔想把我们的新朋友——线段请到黑板上来,需要把两端固定住。
3.回看:回看毛线,拉直的毛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你能指一指它的端点吗?(指名上台指一指) 4.特点:仔细观察一下(指黑板),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5.变式:(先后动态呈现)它是线段吗?这样还是线段吗?这个呢?这呢?这些都是线段,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师:尽管这些线段的位置变化了,但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6.验证:再看看宝箱里的图形,刚才你猜线段,猜对了吗?几号图形才是线段?为什么4号不是线段 7.小结:所以,线段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 (三)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2’30 1.出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线段。看小兔找到了一本数学书(PPT出示),瞧数学书封面上这条直直的边就可以看成是线段。 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呢?拿出自己的数学书指给同桌看一看(学生指一指端点)。再摸一摸这条线段(学生摸一摸线段)。线段是怎样的图形啊?(直直的) 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PPT数学书封面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数学书的封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寻找: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在教室里找一找,并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桌子的边、黑板的边、书本的边、胸卡的边等)(学生表达:课桌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师:好,大家摸一摸这条线段。线段是怎样的图形啊?(直直的) 3.小结:这些物体上直直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五)数一数,图形中的线段。3’ 1.谈话:刚才我们在数学书封面、电脑表面找到了线段,仔细观察它们的面都是什么形状?(PPT长方形)。也就是说,长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一起来数一数。 2.出示:那你能在其他多边形上找到线段吗?数一数,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正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五条线段围成) 3.发现:你有什么发现?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4.验证:(出示六边形八边形)是这样吗?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这是几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5.小结:刚刚我们通过猜一猜、拉一拉、找一找、摸一摸等活动研究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还在多边形里通过数一数,发现了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二、自己创造线段 1.谈话:机灵的小兔又从多边形里取出了正方形,想考验考验小朋友。来听听小兔怎么说?【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正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你还能在正方形纸上创造出其他线段吗?】(生:折一折、画一画……)请看活动要求:【1.独做:在正方形纸上折一折、或画一画,创造出线段。2.交流:观察这些线段,你有什么发现?】 2.操作:在正方形纸上折一折、画一画。 3.交流:老师收集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 (三个画一画的作品)这些同学是怎么创造线段的?也通过画一画创造出线段的举手。 (三个折一折的作品,选择有长有短)这些同学是怎么创造线段的?(折一折的)咦,线段在哪里啊?(指名一生上台指一指)哦,这些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些折痕描出来,这是线段的端点(标端点)。也通过折一折创造出线段的举手。(屏幕上只留下三条线段) 4.比较:观察这些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线段是有长度的,有的长有的短)【板书:有长有短】哪条最长?(观察的真仔细) 5.再创:你能在正方形纸上创造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6.交流:(生上台展示,并说:我是角到角折)(师:角到角折,线段在哪里啊?)(师展示这个作品:有没有人来挑战一下,还有比这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也就是把正方形纸对折,这条折痕可以看成正方形里最长的线段。) 7.过渡:今天这节课小兔带着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小兔可开心了,邀请大家一起玩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三、闯关练习,加深认识 (一)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想想做做3)2’ 1.提问:目前,动物村里已经有两家动物落户了,他们就是小兔家和小羊家。动物村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两家之间有三条路可走。你觉得走哪条路最方便? 2.谈话:如果把小羊家看成一个点,把小兔家也看成一个点,这条最方便的路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3.操作:连接这两点,能画出几条线段?试一试。(完成练习单第2题) 4.交流: 5.小结:可以从这个端点出发画到这个端点(动画演示),也可以从这个端点出发画到这个端点(动画演示),但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第一关顺利通过,小兔奖励我们一颗智慧星。 (二)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3条(想想做做4)2’ 1.谈话:小兔见小朋友这么聪明,又添了1个点。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几条呢,完成练习单第3题)(标上序号) 3.交流:能画出几条线段?怎么画的?(按顺序)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如有错误资源,利用好:每两点之间连线)第二关顺利通过,小兔又奖励一颗智慧星。 (三)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6条(想想做做5)4’ 1.谈话:调皮的小兔又添了一个点,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能画几条呢?(练习单第4题) 2.交流:(同时展示两种结果:4条、6条)画出4条的小朋友举手,画出6条的小朋友举手。到底可以画几条?(6条)谁来说说是怎么画出6条线段的?(1-2人上黑板边指边说)(先连外面的,再连里面的)也像这样连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不同想法吗?(都可以,很清楚;没有的话就看小兔是怎么连的)只有按一定的顺序画,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第三关顺利通过,我们获得了第三颗智慧星。 3.启发:请小朋友回顾一下刚才画线段的过程,(2点画1条线段;3点画3条线段;4点画6条线段)想一想,如果给出的点数再多一些,画出的线段的条数会怎么样?(如果点的个数越多,画出的线段的条数就越多。) 四、欣赏线段,回归生活 1.欣赏:小兔觉得大家学得真棒,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生活中的线段) 2.交流:欣赏这么多线段,你有什么想说的呢?(线段在生活中用得很多) 3.在课结束之前,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幅画(简笔画)你瞧,用长短不一的线段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就画出了房子,再加上一些五颜六色的线条,……一幅简单的画就好了。 4.下课后,请小朋友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创造美丽的图案,送给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反思】 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认识“几个几”,是认识乘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几个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认识“几个几”对于乘法学习十分重要,也影响以后的除法学习。让学生观察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接着边指图边依次数一数,具体感受“几个几”,对于认识“几个几”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如果抽象地说说有“几个几”,或者仅仅在算式里看几个几,没有具体感知,就会缺少对“几个几”的直观感受,会影响学生对乘法概念的建立和以后乘法应用的学习。 可以适当加工教材。把例2一张图变成了2张相关的图。随着2张图的依次出示,电脑数量一下子变多,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讨论的高潮。为了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乘法的愿望,我又设计了和学生一起写算式,看谁写得快的环节。通过对比,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用乘法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确实比加法快,想学习乘法的热情就会自然地迸发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对乘法的感受更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