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载(四)
时 间 | 10.7 | 地 点 | 四年级办公室 | 活动内容 | 研讨 | |
参加对象 | 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陈丽锦老师执教《复式统计表》一课 | |||||
2、评课活动 | ||||||
活动过程: 一、陈丽锦老师执教《复式统计表》一课。 二、四年级老师评课: 段凌颖: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陈老师以杭州亚运会为主线,从整理亚运会奖牌数前三的获奖情况,引入复式统计表。之后调查小组本班男女生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的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且必须真实可靠,值得借鉴。教学环节设计较齐全,教学过程安排较合理,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适合教学。整个课堂具有现代的生活气息,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能轻松地获取了知识。 吴晶:充分互动,有效生成。在课堂上,陈老师很注意和学生信息的交流。如教学复式统计表时,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合并成一张统计表,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电脑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看表,特别是学会看懂表头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试着填写复式统计表,学生填写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蒋丽丹: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空间。课中陈老师把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的过程交给学生,适时进行引导、点拨。体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翟雪皎: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中,陈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统计表应用范围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