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理健康的孩⼦
⽼师们,同学们:
⼤家上午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做个⼼理健康的孩⼦”。⼀个⼈的健康包括两个⽅⾯:⼀个是⾝体健康,⼀个是⼼理健康。今天我们主要讲⼼理健康,那么,怎样去判断我们⾃⼰的⼼理是否健康呢?下⾯,我从我们⼩学⽣的学习、⼈际关系、⾃我认识、社会适应四⽅⾯进⾏分析,同学们请认真听听,对照⾃⼰是否符合⼼理健康的要求。
第⼀个⽅⾯是学习。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健康的学⽣⾸先是能够学习的,能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并将学习得来的智慧和能⼒⽤于进⼀步的学习上⾯。下⾯是与学习有关的⼼理健康的标准:1、是能⾃我满⾜。这⾥所说的满⾜感,实际上就是⼀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都希望成功。有些学⽣,对⾃⼰的要求过⾼,⼀⼼想成为全班第⼀,结果总是对⾃⼰不满意;⽽有些学⽣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不⾏,对⾃⼰丧失了信⼼,⽢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于落后的学⽣都不能算是⼼理健康的学⽣。因为⼤部分⼼理健康的学⽣都是能在学习中获得⾃我满⾜感,从⽽不断增强⾃信⼼。2、是能排除学习中各种忧虑。例如:有些学⽣考试不理想就会很不开⼼,害怕⽼师和⽗母的责备,甚⾄出现焦虑。结果焦虑过度,甚⾄害怕回学校,对学习产⽣逃避的⼼理。⽽⼼理正常的学⽣虽然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但会采取积极的⽅法,会摆脱这⼀消极情绪。
第⼆⽅⾯是⼈际关系:⼼理健康的学⽣既有好朋友,⼜乐于与⼈交往。能与⽗母形成良好亲⼦关系,与⽼师形成良好的师⽣关系,与同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我们常发现有些同学喜欢独来独往,把⾃⼰封闭起来,这些都是⼈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不能算是⼼理健康的学⽣。
第三⽅⾯是⾃我认识:⼼理健康的学⽣,不但能了解⾃⼰,⽽且能接受⾃⼰,接纳⾃⼰的不⾜和缺点,并努⼒谋求⾃⼰的最佳发展。甚⾄有些学⽣对⾃⼰⽆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我安慰。⽽有些学⽣,⼀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地找各种借⼝为⾃⼰开脱,或隐瞒同学 和家长。还有些学⽣总是不承认⾃⼰某些⽅⾯的缺点,总是觉得⾃⼰是正确的,别⼈都在冤枉他。这些都不算⼼理健康的学⽣。
第四⽅⾯是社会适应⼒:⼈是⽣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对个⼈的⽣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理健康的学⽣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能在现实⽣活中找到⾃⼰的位置。⽽对⽣活和社会 适应不良的学⽣就容易产⽣出各种⼼理⾏为问题。例如:有些学⽣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对现实的学习和⽣活都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理健康的学⽣。
最后,在这⾥我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做个⼼理健康的⼩学⽣,享受美好的⼈⽣,明⽩知⾜常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