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有礼、思维敏捷和应答得体。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明确任务,了解选手
1、出示时光机的图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乘坐时光机穿越回古代。
2、出示辩论会的图片,师:这里真热闹啊,原来是“小神童“杯妙语连珠辩论赛开始报名了。今天同学们将化身为辩论赛的小小评委,来考核报名选手是否具备报名条件。报名条件有四条:(1)、够幽默(2)够聪慧(3)能言善辩(4)有礼貌,你们明确今天的任务了吗?
3、导入课题: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报名选手,他就是?一起读
4、理解课题:谁来介绍一下他?(姓杨人家的儿子),那你们能不能模仿课文的题目来介绍一下当评委的自己呢?(指名几位同学说)
学习活动二:读通读顺,了解选手的事迹
(一)一读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人呢?答案就在课文中。
1、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1)重点教学这些字的读音:梁、诣、聪、禽
(2)生字教学“禽”:字形演变,理解禽的意思(本来指的兽类,现在特指鸟类),组词,理解家禽的意思(人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驯养的鸟类),教师范写。
3、齐读课文
(二)二读课文,画出停顿,理解事迹
过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把课文读正确还不够,还要读准课文的节奏
1、出示要求:再读课文,试着读出课文的节奏。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的意思。画节奏时,老师给大家一个小诀窍,人名、地名、动作以及“是”后可加上停顿。
(1)老师画好前两句话的节奏。请几位同学各说一句话的节奏。
(2)重点交流最后一句话的节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这么停顿?这里家禽与现在的意思不同,指的是夫子家的鸟。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3) 全班齐读,读出课文的节奏。
2、 理解杨氏之子的不同称呼:刚刚我们说到人名后要加上停顿,古人对于人物的称呼也很有意思。比如:第一句中什么也是指杨氏之子?杨氏子。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找到像这样关于杨氏之子的称呼呢?(红笔圈一圈)
3、理解不同的称呼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的大意。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理解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学生:抓住注释、插图、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4、现在老师就要考一考各位聪明的小评委,你们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了吗?指名学生说课文的大致意思,学生点评。
第一句:梁国有个姓杨人家的儿子,九岁了,很聪明。
第二句: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出来。
第三句: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第四句: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第五句: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您家的鸟。”
请一个人完整翻译一次,全班一起翻译一次,再齐读。
学习活动三:对照要求,理解特点
1、杨氏之子符合我们的报名条件吗?
2、要求:三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杨氏子特点的句子,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探讨:
(1)为设果:杨氏子有礼貌,会招待客人。
(2)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对话意思)
生: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氏开玩笑,杨氏子姓杨,杨梅第一个也是杨,所以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因为孔君平姓孔,孔雀第一个字也是孔,所以杨氏子用孔雀是孔君平养的鸟作为回应。
师:对于孔君平的玩笑,杨氏子没有生气,而是用了和孔君平一样的方法回复,这说明他有什么特点?聪明幽默。如果你是杨氏子,来的客人姓黄可以怎么回?姓李呢?
(3)杨氏子回答时,是怎样说的?
1应声:立刻回答——思维敏捷。
2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表达对孔君平的尊敬——有礼貌
3未闻:没听过,没有直接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这是以否定的形式反驳孔君平说的话,语气委婉 ——应答得体、有礼貌
小结:通过了解杨氏子的事迹,小评委们,我们发现杨氏之子是个聪慧有礼、思维敏捷、应答得体的人。我们一开始说到了报名要求,分别是(1)、够幽默(2)够聪慧(3)能言善辩(4)有礼貌,杨氏之子符合我们的报名条件吗?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杨氏子的夸奖。
学习活动四:认识作者,尝试背诵
1、认识作者:
其实不仅你们觉得杨氏子聪慧,还有一个人也觉得他很聪明,他就是南朝的刘义庆,他把杨氏子的事迹记录进自己写的一本叫做《世说新语》的书中,今天学习的课文就选自这本书。
2、尝试背诵:
聪明小孩除了杨氏子,还有很多,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这样的材料,我们要把它记忆下来,以后写作也可以用到,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背下来呢?学生试背。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禽
聪慧有礼
思维敏捷
应答得体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请学生当“小神童杯”妙语连珠辩论赛的报名评委,来审核杨氏之子是否具有报名资格。整堂课思路清晰,在教学中,我通过多次的朗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当然,本堂课也有一些不足:
1、这堂课我没有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以至于理解人物特点的时间较少。
2、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时,应该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思考、交流得出答案。老师管得太多,时间花费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