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24.5.30 | 地点 | 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备课任务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分析五年级抽测模拟试卷
| ||||
2、讨论教学策略和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 |||||
一 命题思路及方向 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试题命制中,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考查对数学概念、性质、关系、规律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命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次抽测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体现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是小学数学考试最大的改变。本卷把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 体现结构性 新课标强调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此题就是将长方体表面积和长方形面积进行结构整合,考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探索的方法;不只是五年级的知识,更是整个小学阶段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能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同时也促进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大单元教学。 体现差异性 差异性,就是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在考试时既要关注后进生、中等生,让他们能学得会,不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又要关注优等生,让他们在吃“饱”的同时,还能吃得“好”,有所发展。比如此题要求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而不再是简便计算或者能简便尽量简便。学生可以有独立的思考时间,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针对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简便与否,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发展的课标理念。 体现实际性 新课标要求会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下面这道题的第2小题,如果让学生在一个长方形中画出1/10这样的数学问题99%的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放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去推算1/10这样的生活问题,我们抽测的学生中仅有9.2%的正确率,令人感到震惊,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为了学数学而教数学,虚而不实,缺乏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跨学科融合 试题中,有一些题目是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考察的,例如此题与物理学科的测量知识相结合,推算出一个小球的体积。这种跨学科的考察方式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跨学科融合、数学文化也将成为一个趋势。 二 教学思考 通过前面对试题及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着思路不清、目的不明、理念落后等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要把握好基础知识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 1.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少一些知识转移、搬迁。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多了解考试命题导向,将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