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四)
时 间 | 4.15 | 地 点 | 二办 | 活动内容 | 课例研讨 |
参加对象 | 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使学生初步感知从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准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 ||||
使学生在参与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推理水平。 | |||||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感知数学模型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动画片吗?都喜欢哪些动画人物?(2-3个)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两位动画人物,瞧,认识它们吗?(米奇和米妮)看来小朋友们对它们很熟悉,这节课咱们就和米奇和米妮一起乘坐快乐大巴畅游数学城堡,愿意吗?那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快乐大巴入场): 出示问题:快乐大巴进站了,仔细看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车上原来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8人上车。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 二、自主选择信息,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一)尝试自主解决,初建数学模型 1提问:你们有没有坐过公交车,公交车到站,原来有34人,18人上车了,15人下车了,车上人数多了还是少了?可以怎么办呀?(预设:估一估)我们除了估一估,还能怎么样?你能算一算吗?先看一下解决要求: 2.出示探究要求: 估一估:离站时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算一算:把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记录下来。 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要求了吗?明白的话就按照要求完成在练习纸上,开始吧! (二)比较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模型 1.对比:经过我们集体的智慧,咱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快乐大巴上的数学问题。对比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引导:之前我们都是学习一部计算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学得是?(板书) 2.小结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小结:其实我们用的三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同一个结果,这也起到了一个检验的作用。所以我们以后在检验的时候可以用刚才倒过来想的方法检验,也可以换一种方法解题,看看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明白了吗? 三、解释应用拓展,寻求变与不变——应用数学模型 米奇和米妮坐上了快乐大巴,来到了数学城堡的第一站:唐老鸭超市。唐老鸭正在为进货的问题的发愁呢,咱们帮帮他好吗? 米奇和米妮又坐上快乐大巴来到了第二站:街心广场,广场上好热闹,大家为小朋友门带来了一组题目,有没有信息挑战?出示要求:1.找一找:找到条件和问题2.想一想:分析数量关系3.列一列:列式解答4.查一查。清楚要求了吗?清楚了就开始把! 总结:回顾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解决的呢?(板贴) 通过这三道练习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有多种方式,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不变的,小朋友以后在遇到比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整理哦。 四、延续所学知识,体现数学方法——再创数学模型 1、总结
【反思】 秦梦璐:情境表现形式活泼、多样、开放,让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可能都以文字形式出现,更不会总是由他人整理后再告诉学生。全课以表格、图画、对话、文字等多种形式表现实际问题,扩大信息空间,让学生到各个方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并通过教学的渗透让学生注重身边数学信息的意识。 王迎新: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导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动态的信息展示,促使学生边听、边看、边动脑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另外,最后一题的开放性强,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创新的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灵活组合信息的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