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六)
时 间 | 5.23 | 地 点 | 二办 | 活动内容 | 课例研究 |
参加对象 | 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 ||||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 |||||
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引出角) 1.谈话: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儿童节)“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在做手工布置教室。看看都有些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你知道吗?这些物品里都藏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角) 谁来找找我们的这个新朋友都藏在什么地方了?指名说说哪些地方有角。生边说师课件演示。 2.现在,老师把它们请下来了3个,并画下来。(课件演示指出这些都是角。)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认识角) 1.认真看 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画角) 指名说老师是怎么画的。(同桌讨论后说一说) 在引导的基础上,介绍点是顶点,直直的线是边,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这个个角,用小弧线标出来,这是角的标记。板书:顶点 边 边 2.指一指 学着老师指一指,(顶点——边——小弧线)。一边指一边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过渡:仔细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用手势表示对错,并说说理由。(第一题上台指一指,师画上小弧线) 4.找一找 过渡:小眼睛,真厉害。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在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角,你能找找在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吗?小组讨论。 生说一说,上台指一指(指的不恰当的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让学生摸一摸角有什么感觉? 5.回顾 谈话:现在你知道了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的边有什么特点? 6.试一试 过渡: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角,那么你能数数下面的图形中都有几个角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 其余完成在作业纸上。 集体评议。 三、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创作角 过渡:刚才我们观察了角,找了角,也数了角,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创作一个角呢?材料袋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棒、彩纸、硬纸条、图钉等工具,利用这些工具请小朋友们开始创作吧。(巡视,提示活动角都做,折角的指导一下) 分组分别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介绍。 2.感受角有大有小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位变角大师,你知道它是谁吗?(出示钟面) 时针和分针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师按顺序分别演示1点、3点和5点的三个钟面)谁来指指角的顶点和边?指名边指边说。 这3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能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同桌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提问:你能看出这些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可以数大格) 引导:角就像张开的嘴巴,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师生做手势来感受张开、合拢) 3.游戏 过渡:老师也做了一个角,(出示活动角)它可以张开,也可以合拢。(师操作演示)老师在每个同学的抽屉里都放了一个活动角,现在把它请出来吧。 现在,你能在抽屉里自己悄悄地造一个角吗?老师数到3,你再把它拿出来。 1、2、3,同桌看看是不是都造好了一个角。同桌互相检查。 刚才,大家造角造的很好,下面继续造角。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师先造了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大的角,1、2、3,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比老师造的角大。(同桌检查)老师还是这个角,造一个比老师小的角。集体检查。 同桌互相玩玩,比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4.变一变,比一比 操作演示:老师也来做一回变角大师。(捏住活动角,张口大小保持不变,把两条边拉长) 提问:这个角的大小有没有变?你怎么知道没变?什么变了?说明角的大小和什么是有关系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回顾总结,欣赏生活中的角。 这节课上,每个同学都开动了脑筋,与同学合作也很愉快,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找角一一说角一一比划角一一创作角一一画角”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 这节课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建立起角的空间观念来。学生已有的对角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事实上学生所认识的只是角的顶点,却不知角还有两条边。要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正确观念来,首先要打破学生的错误观念,有破才有立,让学生建立起角的正确观念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