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这篇文章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例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准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
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第一,突出“美”字。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许多图片,让学生在情景美之中学习语言美。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引导学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回顾这节课: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海底动物我来演
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高效、有趣,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本课第三自然段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画出这些动物以及活动特点,接着播放这些动物的活动视频,使学生有真切的感受,最后运用了学生对海底动物的喜爱,小组合作,开展了这样一项活动:海底动物我来演,看谁表演得准确、有趣。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通过表演、介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也非常到位,
2.“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
近义词辨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课有这样的一句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其中“五光十色”的近义词是“五颜六色”,对于三年级学生,这两个词辨析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这两个近义词不同之处就是“五光十色”有“光”,而“五颜六色”没有。然后总结:“五颜六色”强调的是复杂的色彩或繁多的花样,比如鲜花、服装、云彩等等……哪里颜色多,哪里就有它的身影。而“五光十色”不仅强调了繁多的花样、鲜艳的色彩,并且常常要与发光的事物相联系。比如霓虹灯、极光……
二、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课后“小练笔”部分要求学生能从给的四幅图中选择一幅写一段话,学生只能把书中原句翻来覆去说说,不能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时我没有教给小学生从远到近来写,也没有要他们加入一些想象到的声音的词,只是强调学生要运用总分关系去写,方法不够多,效果不明显。
三、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对于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教学时,要抓住总分关系,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抓住“成群结队”这个词语,然后品味排比句,体会西沙群岛鱼“多”是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最后拼读“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