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教研组活动记载(八)
时 间 | 12.5 | 地 点 | 第一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教学研讨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研讨《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 ||||
2.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 |||||
活动过程: 一、观摩课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在翟雪皎主任的组织下,全体数学老师一起观摩课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二、感悟 蒋芬: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思索、探求,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陶老师执教的《平行线》一课中,有几个环节的处理充分突出了这个理念:观察黑板上5组直线,可以将它们怎样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1:(1)、(5)为一组,(2)、(3)、(4)为一组。教师没有急着评价,有不同的同学那么争先恐后举手,(1)、(3)、(5)为一组,(2)、(4)为一组。同学针对(3)到底应归入哪一组展开剧烈的争论,老师将争论放大化,最终大家得到认同。教师再组织同学将口语表达的“穿插”改成“相交”,“不穿插”改成新名词“平行”。紧接着老师让同学自己谈谈对平行的认识,归纳成不完全概念: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一平行。 杨波:概念的得出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认识的根底上,有同学自己的已有经验、也有借鉴经验。这一环节充分表达了课标关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清晰自然,步步推进,整个教学设计层层深入,非常精致。 王迎新:当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一定层次时候,老师的善诱就是一种技巧,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定经历方式:在探索平行线画法的过程中,学生对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明晰的过程,教者通过探索画法与体验特征的双向处理、相互作用,实现了学生认知的进一步深化,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平行”表象、开展空间观念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承赛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的出示最好设计得童趣一点,这是学生在学抽象概念时经常要注入的元素。如:挑彩棒游戏,有两根彩棒被挑到了桌面,想想这两根彩棒可能回事怎样的位置关系?把彩棒所在的直线位置画在本子上,再进行分组交流。 路晓斐:在表达概念时候教师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突出“平行”是两条直线间相互依存的一种位置关系,在陈述“平行”时,要强化“关系”。为突出“关系”教师可让学生实举身边的例子加深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