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幽静、断断续续”等词语的意思,会写“键”。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一曲的原因,理解人物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一曲的原因,理解人物美好品质。
难点:理解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一曲的原因,理解人物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预学单,学生找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理解“传说”: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放松一下。(播放《月光曲》)
师:这首钢琴曲的名字是什么?《月光曲》(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贝多芬)你了解贝多芬吗?(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资料)老师也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出示资料)这是贝多芬说的一句话,你对贝多芬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关心穷苦人民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师:这段话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中你能够获取什么信息呢?理解“传说”(人们口耳相传的关于某人或某事的叙述)。看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过渡:《月光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学习词语
(1)出示课前搜集的学生认为难读、难写的词语讲一讲
难读:纯熟(区分读音)、莱茵河(介绍)
难写:微波粼粼、琴键
粼:甲骨文,左边是闪光,右边是清澈的水沟,这里指水波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
“键”,
1键的本意是鼎上贯通两耳的横杠,没有这个横杠鼎就拿不起来,所以有个词语叫做关键。那钢琴上黑白两色的按钮就叫做琴键,电脑打字有关的叫键盘
2书写示范:口诀:左右结构金字旁,右边先写建中聿,其中横画比较多,注意间距和穿插,最后再写建字底,捺笔延长要托起。
3同学们,你们能找一找这个字的形近字吗?(建)造、(健)康、(毽)子
4.理解课文大意:
师:如果用四个表示动作的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会用哪四个字呢?(听、弹、创、记)为什么会用这四个字?
抓住关键字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过渡: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这个音乐家主动为兄妹两人弹琴呢?
1、出示要求:默读第2~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三次人物对话,想想这三段对话分别是谁和谁的对话?
2.出示图片,明确三次对话的位置理解这三段对话分别是谁
3.由于时间原因,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一和第三段对话,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读一读对话,抓住关键词句、标点感受人物的特点,在旁边写好批注。
4.学生交流汇报,感受人物品质
运用格式:我从。。。。。。读出。。。。。。
(1)活动一:聚焦兄妹之间的对话,感受人物品质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交流:
那有多好哇:热爱音乐,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弹琴.
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关心妹妹,心里内疚
别难过,随便说说:善解人意
盲姑娘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吗?不是,她是有苦衷的,苦衷就是:入场券太贵,家里又太穷,不想让哥哥难过。
同学们,哪些地方表现出姑娘家境贫穷?茅屋、蜡烛、做皮鞋、旧钢琴
正是因生活所迫,姑娘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压住自己对听贝多芬音乐会的渴望,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一丝凄楚。
指名学生试着读一读
男女生配合读好对话。
门外的贝多芬听到了心里会怎么想?感动 又怎么做呢?发现了什么?推门进入,为姑娘弹一曲。
(2)活动二:聚焦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人物品质
盲姑娘听完贝多芬的弹奏后说了什么呢?出示盲姑娘说的话,指名学生读。
女孩对贝多芬的曲子烂熟于心,达到感情上的共鸣,甚至猜出来弹奏者就是贝多芬。
女孩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粉丝了,她热爱音乐,还能与贝多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她已经成为了贝多芬的“知音”。
盲姑娘是激动地读,她为什么激动?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难以置信著名的音乐家会为自己一个贫穷的盲姑娘弹琴;
此时我相信贝多芬心里也是惊讶的,是激动的,对盲姑娘也是欣赏的,所以读贝多芬的话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而是选择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默认;相比回答,音乐更能表明他的态度。
指名学生试着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好最后一段对话。
四、小结
或许《月光曲》的灵感可能就来自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来自他出众的才华,来自他对于穷苦人民的同情。那皮鞋匠和盲姑娘听了《月光曲》后有什么反应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23.月光曲
键
贝多芬 知音 盲女孩
热爱音乐 热爱音乐
琴技高超 善解人意
关心穷人 贫穷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