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七)
发布时间:2024-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尹丽芬

   

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载(

 

时间

2024.11.28

地点

办公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参加对象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目的

集体备课,学习知识整合下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活动过程:

   1.陈丽锦老师提出研讨主题:

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运动”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第一次以图形运动的视角来研究图形。本单元内容简单,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为主,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许多相关的认识,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难度。但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上的设计进行教学,学生只是把他们已经知道的再随着老师“过”一遍,并没有获得太多实质性的提升。

2.尹丽芬老师谈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单元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对后续学习的作用也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四年级能够在方格纸上平移和旋转图形、将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提供必要的操作基础;二是为五年级研究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图形的转化提供必要的表达基础。因为在将多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时,需要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去科学、精准地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而不是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达。为此,需要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进行概括,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此可见,本单元内容虽少,但作用却不可小觑。

3.黄迪老师谈谈对这单元内容整合的想法:

 由于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项前置性作业:“生活中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在课前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整理与思考,并尽可能用连贯、完整、清晰的语言写下来。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先按小组进行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可通过巡视,发现一些典型性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同时寻找一些学生易混淆、有争议的事实(如举手发言时手部动作的变化、教室门的推拉等),用于集中思考、讨论和辨析,有利于学生从图形运动的本质特点出发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不仅具备认知基础,而且具备操作基础。课前,我通过美术老师了解到,在美术课上,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对称”的美感,并能够制作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两个:一是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抽象、概括为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以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与作为学科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是通过观察和辨别常见的图案、交通标志、著名建筑等,以及用长方形纸制作轴对称图形,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综上,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可以精准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让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挑战性,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并有效地实现了课时内知识的整合以及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提升课堂的效率。

通过活动,全体三年级数学老师认识到:知识整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只有以分析“知识整合”的生长点、明晰“知识整合”的着力点和强化“知识整合”的关键点为抓手,才能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层次的逐步提升、推进学生认知不断走向平衡和完善。

 微信图片_20241212151641.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