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
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许建云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建云

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

摘要:千变万化,惟意适从,随着课程的改革,发展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将简单论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将以统编版教材为例,重点针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背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学会认识生字,还需要学会组词、造句、阅读各种文章以及进行各种写作。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课改背景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以写促读,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就像是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写作当中。与此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巩固阅读内容,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是,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防学生出现阅读与书写能力较弱等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的策略

(一)通读多篇课文,积累写作技巧

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头绪,究其原因是读的文章太少,见的内容太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总结出写作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三年级教材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本单元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学生通过阅读这几篇课文,能读出每个部分写什么,还会发现写故事的主要结构是先以一个或者多个人物事物等出场,介绍时间、地点与环境,在中间部分介绍故事的进程,最后结尾部分升华。在明确了写故事结构以后,可以进行仿写,先预设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再预设故事的结局,中间部分是如何从开头过渡到结尾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写作手法等,并带领学生展开仿写、编写等活动,从而将阅读与写作关联起来。

(二)欣赏场面描写,进行类比仿写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课文中有很多关于场景的描述,而学生恰恰对这描述很陌生,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场面描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统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内快乐且祥和的校园生活,文章层次清晰,既包含了上学路上和上下课时的场景,也描述了整个校园内的环境,动静结合,主题鲜明,这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同时,文中借景抒情的方式也是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一大契机。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能够找出带有新鲜感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所小学特殊的地方”。教师针对场景描写、词汇运用等要素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比如,出示关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图片,请学生描述场景,并提问: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边读边圈画出这所学校特殊的地方,再进行讨论。接着阅读第一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自由谈论为什么具有新鲜感。然后出示“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课文中的原句和修改过的句子“早晨,很多……从山坡上,从坝坪里,从……小路上走来了。”学生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在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下,可以知道将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置在句首是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接着,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仿写的例子丰富多彩。

(三)组织学生互读,实现取长补短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很多学生在读文时,会把文章读的磕磕绊绊,不通顺,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阅读,及时发现对方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进行纠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以简单的提问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交流后,进行综合性点评,再引出课题,这时学生会对文中存在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到好奇,顺势引领学生进入新课阅读中。在这个环节采取了创境引入法,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唤醒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兴趣。接着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正音,读通句子。然后让学生互相检查阅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4]

(四)立足写作难题,展开针对阅读

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项目,很多学生只会阅读,不会写作,面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针对性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以后,对文本进行熟练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目标是能够回忆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能够把玩耍的过程简单写下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感受到习作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课前玩的小游戏,请玩耍学生与观看学生分别谈自己感受,接着提出任务:写一次玩得印象深刻的经历,可以是一场游戏,也可以是一次游览活动。针对本次习作任务,学生真正面临写作时,会陷入困境,不知如何去进行描写。面对这一问题,可以专门为学生展示关于描述心情的语句或者是段落,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片段,在动笔描述的时候先写清楚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玩,与谁玩,玩什么,哪个环节最开心。再按照一定顺序写。如此操作,便会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

(五)拓展课外阅读,奠定读写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固守于课本,还应适当地进行拓展,让学生多接触其他相关材料,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写作技巧去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为例,本文通过司马光破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品质。文本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借助注释,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对比与其他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体会到人物品质。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很多字不会读,不会写,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一起阅读与司马光相关的白话文故事,在多篇现代文阅读中了解司马光这个人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孔融让梨》的文言文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用白话文写一篇文章,或者引导学生写写关于阅读《司马光》现代文之后的心得体会等。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有所提升,写作储备也变得丰富,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成读写结合的理想效果。[6]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究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读与写的交融,帮助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令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究式”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J].      考试周刊,2023, (40): 70-73.          

[2]杨守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难点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      考试周刊, 2023, (37): 45-48.          

[3]聂昕琰,李相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 (05): 91-93+97.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