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载(九)
时 间 | 12.26 | 地 点 | 四办 | 活动内容 | 研讨 | |
参加对象 | 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期末复习研讨。 | |||||
活动过程: 蒋芬:在期末复习教学工作中,老教师勉励新教师应保持良好心态,正视学生差异,尽力培优补差,掌握应考良方。学期检测不仅是对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学业成果的一次大盘点,更是对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努力促进期末教育教学高质量提升。 陆品荣: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头也不抬,在附上那个两个字“订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李敏:若是错的同学多了,老师不免嘀咕:“这道题怎么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强调。结果是不明就里地炒冷饭,对于成年人而言,元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胜其烦,尤其是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秦梦璐: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蒋芬:本次试卷的覆盖面大,知识点小,能检测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大部分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从学生的答题分析,对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比较牢固,但不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最大的失误是学生对知识的延申性没有掌握,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地方,失分还是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更多的时候只会简单的模仿,没有深层次的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一系列复习研讨,老师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了复习的要点和难点,明确了复习课上要上什么教什么,发挥集体智慧,为期末复习指明了方向并总结出期末复习的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底、形成系统、及时检测、关心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