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25.3.13 | 地点 | 办公室 | 活动内容 | 集体备课 |
参加对象 |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集体备课,疏通第三单元教材。 | ||||
活动过程: 运算顺序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与计算中形成的规则,人们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必须遵循运算顺序规则才能保障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与一致性。如何让混合运算教学不再冰冷,不再机械;通过混合运算学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力与生长力是现在数学课堂的共同追寻。于是,我们三年老师围绕“混合运算”单元教学展开了研讨。 陈丽锦梳理了计算教学的前后编排:在本次“混合运算”学习之前,学生已理解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了借助事体事例解释四则运算意义;能够正确的解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运算。本次“混合运算”学习,例1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例2是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例3是含有小括号算式的混合运算。3个例题的学习,教材都编排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材的编排都体现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综合算式——概括运算顺序”的教学线索。本次“混合运算”学习作为“混合运算”的起始单元,需要我们朝着“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与“规范化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两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与分课时实施。通过以上教材简析,可以发现本次学习的3个例题体现了混合运算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相结合,提示着“混合运算”的教学需要从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出发,从理解走向掌握。 接着,黄迪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需要借助现实素材的具体事例,3个例题的教学在“算式——数量关系”与“数量关系——算式”的关联中说理明序,呈现认知的同化力与生长力。最后,尹丽芬老师总结:“混合运算”的教学需要在“具体事例”为支撑的说理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解题程序”的建立与应用中理解规范化思考的重要性,在“理”与“序”的顺应与同化中转识成慧,走向思维的自能化,即形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与“规范化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