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能说出相关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 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从海底的变化、动物、植物和矿产四个方面把海底世界写清楚的。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视频、海洋生物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任务一、复习引入,梳理全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师板书课题。那么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声音、活动方法、植物和矿产四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
过渡:你们看,海底世界美吗?很多生物都在海底安静地生活着,即使海面波涛澎湃,但海底依然很宁静。(播放视频和对比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放映,为学生展现了真实的海底世界,让他们眼见为实,切实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任务二、品读课文,探秘方法
(一)闻声探索,倾听私语
探究1:海底有声音吗?
师:可是,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课文中作者自问自答,这叫做设问。是谁发出的声音?(动物)它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动物们“窃窃私语”,声音很小)
师: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指人们小声交谈。)
师:你们同桌演示一下窃窃私语的动作。课文中用这个词来形容海底动物,这样用好不好?(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底动物们发出声音的样子。)
师:那怎样才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呢?现在让我们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去听听海底的动物都发出哪些声音?(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们读好呢?
师:我们试着把这种窃窃私语的语气给读出来!指名读。
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抓住“窃窃私语”一词,通过学生表演、朗读指导、延伸练习,让学生理解文章,丰富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内化吸收。】
探究2:海底有哪些声音?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这些声音可真有趣,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海底世界仅仅有这些声音吗?怎么看出来的?那除了这些声音,你还知道海底动物会发出哪些声音呢?
师:用上这样的排比和比喻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出示: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见这些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指名说)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句式的训练。】
小结: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不仅如此,每种海底动物还不仅只能发出一种声音。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过渡:看来海底动物的声音还真是多种多样啊,它们又是怎么活动的呢?
(二)动物活动,各有特点
探究1:小组合作学习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填写表格,说说海里的动物都有什么活动方法?
预设:
动物名称 | 活动方法 |
海参 | 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速度很慢。 |
身体像梭子的鱼 |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
乌贼和章鱼 | 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
有些贝类 | 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表格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比较分析、多向开放的情境中自主学习。】
探究2:组织小组汇报。
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表演,把自己当作海底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活动的。
预设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A. 海参活动很慢(板书:慢)。4米,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们走4米需要多久?找一个同学试试。我们只需几秒钟,它却要花整整一个小时,比我们的速度慢720倍,可真够慢的。
B. 通过朗读来把海参活动的慢表现出来(指名读)
预设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A. 我是身子像梭子的鱼,我游得很快。(板书:快)做做身子像梭子的鱼游动前行的动作。
B. 出示梭子的图片,师介绍:梭子是在织布机上用来织布的一种机件,织布时它的工作速度、频率极快。
小结:原来身体像梭子的鱼是穿梭前行的。难怪它每小时可以前行几十千米,也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起读出它的快吧!
预设3: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A. 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学生表演什么叫反推力。(板书:后退)
B. 那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吗?
C. 乌贼和章鱼的活动特点还真不一般,谁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模仿乌贼和章鱼的动作,使得抽象难懂的“反推力”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表现欲。】
预设4: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A. 我们贝类能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的旅行,记住,我是免费的。(板书:不动)
B. 用“长途旅行”来形容贝壳的活动,这样写好吗?能达到什么效果?
C. 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啊,自己不动,轮船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你能把它们的悠闲自在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探究3:了解写法
师:第四自然段是怎样把“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的意思写清楚的?那么多的海底动物,作者为什么就列举了这几样呢?
小结:作者抓住动物活动的特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出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过渡: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这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我们去看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基本能掌握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机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就做到了从引导内容理解到总结写法的提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课文的文体特点。】
(三)植物多彩,形态各异
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讨论:“差异”的意思。(不同之处)作者是怎样写清楚“海底植物差异也很大”这个特点的?
学生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板书:色彩 大小)
小结:作者主要是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式,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介绍海底植物差异大的。也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过渡:海底的动物多,植物多,还有什么多?(矿产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练习通过抓关键词,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事情写清楚的。】
(四)矿产丰富,种类繁多
师:你从哪儿看出海底的矿产多呢?
预设1:从一个词就可以看出来——丰富
预设2:种类多(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
师:海底世界还真像一个大宝箱,蕴藏着那么多的宝贝。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方法,水到渠成,顺势而教。】
任务三、美读小诗,拓展提升
学了这篇课文,想不想去去海底世界看看?虽然我们现在去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化作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我多想去看看 看看海底闪亮的星星 如同童话一般,感受它的神奇、静谧
我多想去听听 偷听他们的窃窃私语 嗡嗡,啾啾,汪汪,呼呼…… 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悲喜
我多想去亲亲 亲亲海底的小海参 和他们一起慵懒的蠕动
我多想去摸摸 摸摸那长长的海藻 从根摸到头,和它一起随海水轻摇自己柔软的腰肢
我多想去 啊,美丽的海底世界, 我爱你的奇异, 爱你的富饶!
师总结:是啊,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海的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和赞美之情:再读!
【设计意图:小诗的设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续写诗歌,说一说,你想去做什么,为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任务四、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介绍推荐《海底两万里》
任务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 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
· 喜欢读诗的你,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的诗句。
· 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写你想对大海说的话。
· 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