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教研组活动记载(六)
时间 | 2025.5.8 | 地点 | 多媒体教室 | 活动内容 | 教学研讨 |
参加对象 | 全体英语教师 | ||||
活动目的 | 1.作业检查反馈 | ||||
2.评课 | |||||
活动过程: 一、作业检查反馈 各位英语老师对补充习题的批改细致入微,能够准确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给予恰当的纠正。在默写检查环节,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拼写准确性,还注重单词的记忆和理解,对于默写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存在错误的学生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加深记忆。这样的反馈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二、评课 金炀老师先对《Unit7 What's the matter?》进行说课,并提出自己试上后的困惑:整个单元的Big Question和第一课时Big Question能不能一致,还是可以把第一课时的Big Question范围缩小;最后一个环节的巩固部分,学生不太好表达,我的设想是课文不进行表演,让学生结合最后一部分的巩固一起进行创编表演,但是试上的效果不理想,学生不会表演,句子也比较简单,达不到综合输出。其他老师对此进行了积烈的讨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的情境可以尝试换一下,Big Question的范围可以放大些······ 在教研活动的最后,我们全体英语老师还一起学习了三年级新教材的优秀课例。教师紧扣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情境浸润+多元互动”为主线,将字母、词汇与句型自然融入生活化场景。课堂亮点纷呈:其一,运用TPR教学法,通过韵律儿歌、手指操等动态活动激活课堂,如结合身体部位单词设计“听指令贴标签”游戏,充分调动多感官参与;其二,创新字母教学,将字母书写与实物联想结合(如用扭扭棒塑形字母),强化形音对应;其三,创设“魔法书包”“动物派对”等趣味情境链,在角色扮演中滚动复现“This is.../I like...”等核心语言,实现知识结构化。教师善用可视化评价工具,如“彩虹阶梯成长树”,直观激励学生合作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