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翟雪皎)2024-2025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6-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翟雪皎

时光荏苒,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已圆满落幕。本学期我担任二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面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内容零散、知识点繁多的挑战,加之班级38名学生中2名学困生的特殊情况,我始终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方法。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扣教材特点,优化教学策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涵盖了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万以内的数等多个板块,知识点细碎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为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我采用“知识串线”的教学方式。在讲解“万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生活中的购物价格、楼层编号等实例,让抽象的数字与具体场景结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的概念、组成和大小比较;针对“有余数的除法”,利用分小棒、分水果等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余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教学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先从简单模型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突破口,从而推理复杂问题的结果。同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各单元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二、关注个体差异,精准帮扶学困生

班级中的2名学困生情况特殊,一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另一位处于轻度弱智边缘线,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学生,我采用“分段任务法”,将课堂学习任务分解为5-10分钟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一枚小红花贴纸、一句口头表扬会让他信心倍增从而逐步延长其专注时间。在课后作业方面,单独为他设计分层作业,减少作业量,降低难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对于轻度弱智边缘线的学生,我采用“一对一”辅导模式,利用午休和课后服务时间,从最基础的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开始,通过实物演示、反复练习等方式,帮助他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在课堂上给予他更多表现机会,鼓励他参与简单的问题回答和操作活动,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两名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生能在课堂上保持15-20分钟的专注,轻度弱智边缘线学生基本掌握了本学期的基础运算知识。

三、多元评价激励,激发学习动力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单元练习以外,增加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维度。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作业评价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注重书写规范、解题思路的清晰性答句的完整性;实践操作评价则通过数学游戏、测量活动等,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数学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收获,增强学习成就感。

四、反思与展望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程度的平衡上还需进一步优化,部分拓展性内容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对学困生的辅导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加强对学困生辅导策略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帮扶途径;同时,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