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溪水般淙淙流淌,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悄然画上句点。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孩子们一同在方块字的奇妙世界里探索、成长,在朗朗书声中感受语言魅力。现将本学期工作梳理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字词句段稳扎根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本学期,我始终将“双基”训练置于首位:
识字写字重规范:系统梳理教材生字,运用“部件解析”、“趣味字谜”、“生活联想法”等多维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构字规律。严格把关书写姿势与笔画笔顺,通过课堂示范、作业展评、小小书法家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提笔即练字”的意识。
词语积累活运用:结合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对比替换等方式理解词义。建立“班级词库”,鼓励摘抄、运用好词好句,并设计“词语开花”(组词、造句)、“近反义词对对碰”等游戏,使词语积累不再枯燥。学生在写话、口语表达中能更自觉地尝试运用新词。
句子训练强表达:从认识基本句型入手,逐步过渡到扩句、缩句、仿写优美句式和关联词运用练习。通过“句子医院”(修改病句)、“我给句子穿新衣”(扩写)等活动,提升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二、阅读引航,书香浸润启心智
阅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本学期着力构建“乐读·会读·善思”的阅读氛围:
课内精读抓方法: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精讲与略读结合。着重训练“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等阅读策略。如学习《荷花》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学习《蜜蜂》时,练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三、习作启蒙,我手写我口抒真情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本学期迈出从“写话”到“习作”的关键一步:
激发兴趣减畏难: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如一次游戏、心爱的小物件、观察日记),强调“写清楚”、“写真实”、“写有趣”,降低起始门槛。利用绘本、范文引路,鼓励自由表达。
过程指导重方法:加强习作全程指导:写前充分交流,激活思路;写中巡视点拨,解决具体困难;写后精批面改,使用鼓励性评语和简单修改符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习修改。重视片段练习,如学习人物描写后专项练习“一个熟悉的人”。
搭建平台享成果:定期将优秀习作、精彩句段张贴于“妙笔生花”园地,编辑班级优秀作文集,鼓励向校广播站、报刊投稿,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感。坚持写周记/日记,培养观察与记录习惯。
四、素养融合,育人为本促成长
语文学习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德育渗透: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如《赵州桥》中的智慧、《我不能失信》中的诚信),结合时事、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在语言学习中自然渗透品德教育。
口语交际:精心设计“请教”、“安慰”、“趣味故事会”、“小小辩论赛”等情境化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提升沟通素养。
综合实践:开展“探寻春天的足迹”(观察记录)、“传统节日知多少”(资料搜集分享)等语文实践活动,打通课堂内外,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五、反思与前行
在收获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提升空间:
1.个体差异应对:面对学生日益显现的学习能力分层,需进一步探索更精细化的分层教学策略和个性化辅导方案,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转化需投入更多耐心与智慧。
2. 习作深度引导:部分学生习作存在内容略显单薄、细节描写不足的问题,下学期需在如何引导学生更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独特感受方面下功夫。
3. 评价机制优化:过程性评价的趣味性、激励性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探索(如更丰富的阅读、写作评价量表)。
4. 家校协同深化: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写作兴趣方面,与家长沟通合作的深度和有效性可进一步提升。
六、展望未来:
蝉鸣声声,暑假将至。新的学期,我将继续怀揣对语文教学的热忱和对学生的关爱:
深耕教材,精准把握年段目标与单元要素。
聚焦课堂,提升教学设计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以生为本,关注个体成长,落实因材施教。
坚持阅读,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加强教研,向同行学习,不断反思精进。
愿继续做孩子们语文学习旅程中的同行者与引路人,在下一季的耕耘中,与他们一同聆听文字拔节的声音,收获更丰盈的语文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