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3.20 | 地 点 | 多媒体教室 | 活动内容 | 教研活动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老师 | ||||
活动目的 | 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 | ||||
使教师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的习惯。尝试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 | |||||
活动过程: 理论导航 1.主持人领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段要求,重点解读"在真实语言情境中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导向。 2.全体教师观摩王媛老师执教《小青蛙》示范课,重点关注:①儿歌识字法的创新运用 ②随文识字与语言运用的结合点 ③学生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深度研讨 1.分组讨论:结合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分析课堂中"识字写字-朗读积累-创编表达"三环节的设计逻辑,探讨"青蛙医生诊所"角色扮演活动如何落实"增强语言敏感力"的单元目标。 2.案例对比:展示上学期《动物儿歌》教学片段,对比两次语言实践活动的差异,提炼"支架式语言训练"的有效策略。 总结提升 1. 达成三点共识: ①建立"预习积累本"制度,每节课前积累5个与主题相关的四字词语 ②开发"汉字魔方"游戏,将形声字规律融入课间活动 ③设计"小诗人擂台"月度活动,促进语言迁移运用。 布置下周开展"春天主题成语接龙"跨学科实践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