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4.17 | 地 点 | 四年级办公室 | 活动内容 | 学习研讨 |
参加对象 | 全体四年级老师 | ||||
活动目的 | 学习其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堂实施策略,提升教师对文本解读与教学创新的能力。 | ||||
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 |||||
活动过程: 1. 课堂实录观摩与要点梳理 · 内容:全体教师观看金磊校长《草船借箭》课堂片段(或研读课堂实录),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情境导入:如何通过历史背景铺垫激发兴趣?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诸葛亮、周瑜、曹操)的方法。 思维训练:如何设计问题链(如“借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 跨学科融合:是否涉及军事策略、气象知识等拓展内容? · 记录要点:分组记录教学亮点,准备后续讨论。 1. 分组研讨与交流 分组任务: 第一组:分析金磊校长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性体现”(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环节)。 第二组:总结课堂提问技巧(如追问、对比提问、开放性提问)。 第三组:探讨如何将名著阅读与写作结合(如“借箭”情节的仿写练习设计)。 代表发言: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补充提问。 3. 教研组长点评与指导 点评重点: 金磊校长课堂中的“文化育人”理念(如通过三国故事传递智慧与谋略)。 针对四年级学情的教学适配性(如降低理解难度、增加趣味性)。 建议: 借鉴“角色扮演”策略,设计《草船借箭》课本剧活动。 结合本校“整本书阅读”计划,推荐《三国演义》青少年版。 4. 实践任务布置 任务清单: 每位教师设计一份《草船借箭》教学片段(15分钟),体现金磊校长课堂中的1-2个策略。 下周备课组活动前提交设计稿,并准备3分钟说课。 收集学生关于“三国人物”的课前问题,为单元教学做准备。 5. 总结与展望 主持人总结: 强调“名师课例学习需结合校情、班情,避免照搬”。 鼓励教师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论文或案例,参与区级评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