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英语学科高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年级英语备课组将全面贯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致力于通过语言学习促进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跨文化认知的融合。备课组将紧密结合五、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学情,突出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和递进性,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育人价值。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营造协作共进的教研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二、工作思路
(一)深化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提升备课针对性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年级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组织备课组成员系统研读新课标中对高年级段的目标要求与实施建议,准确把握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的分级标准。
2.系统研读五、六年级教材,梳理单元主题、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加强对五、六年级教材的纵向梳理与单元整合分析,明确各单元重难点及能力训练落脚点,结合实际学情合理制定单元与课时目标,提高备课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真正做到“备教材”与“备学生”相结合。
3.开展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探索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聚焦课堂教学改进,提高语言教学实效
1.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强化语言情境运用
本学期我们将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整合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系统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中积极创设真实、半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开展听、说、读、写综合语言实践。例如,在教授文化类主题时,可融入中外习俗对比、传统节日体验等任务,增强语言学习的文化内涵与实际运用价值。同时,注重单元内各课时目标的递进与衔接,帮助学生在持续、连贯的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语言能力。
2. 加强高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提升综合语用能力
针对高年级学生认知及语言发展特点,重点突破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阅读方面,通过多模态语篇教学,指导学生运用预测、略读、寻读等策略理解文本,培养逻辑思维与文化辨析能力。写作方面,采用“仿写-导写-独立写”的渐进模式,结合主题写作、看图写话、书信等形式,强调语言准确性与表达逻辑。利用小组互评、教师面批等方式加强写作过程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提升书面表达质量。
3. 融合信息技术与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形态
积极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工具,如智慧课堂、英语学习APP、多媒体资源库等,丰富输入途径,增强课堂互动性和生成性。通过短视频、数字绘本、线上问答等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边界,支持个性化与探究式学习。同时,鼓励教师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实施课堂即时反馈和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情,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与策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获得感。
(三)优化作业与评价机制,发挥反馈激励功能
1. 系统设计单元作业,强化分层与拓展性
本学期我们将以单元为单位,系统规划作业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涵盖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的分层作业。基础类作业侧重核心词汇、句型操练,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知识;能力类作业融入情境对话、阅读分析和简单写作任务,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拓展类作业鼓励学生开展主题项目、跨文化对比或创意表达,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探究需求。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增强作业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 完善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丰富过程性评价手段,从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任务完成、实践表现等多维度评估学生学习状态。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习清单、专项任务评价表等工具,及时捕捉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强化正面激励。每月开展一次学习反思与分享会,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经验、设定新的目标,培养元认知能力。过程性评价结果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支持学生成长。
3. 发挥评价的诊断与导向作用,助力教学改进
评价不仅为甄别,更为改进。我们将充分利用单元检测、专项技能考核等终结性评价数据,分析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情况,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同时,依据评价结果对学生实施个性化辅导,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与成功体验,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四)加强组内协作与教研融合,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1.落实集体备课与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备课组整体效能
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以单元为核心,共同研讨教学目标、重难点、活动设计及评价方式。以骨干教师主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形成高质量的统一教案、课件及作业设计,并鼓励结合班情进行个性化调整。建立备课组数字化资源库,及时上传、更新和共享教学素材、优秀课例及反思总结,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备课效率与质量,营造开放、共建、共享的团队氛围。
2.深化听评课与教学反思,构建协同发展良好生态
每学期组织组内教师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公开课和听评课活动,重点围绕高年级阅读教学、写作指导及单元整体教学等主题展开。听课后及时组织专题评课,倡导以学论教、数据说话,鼓励教师坦诚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做法。推行“一课一反思”制度,督促教师持续优化教学行为,将反思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改进措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组内成员教学相长、互学共进。
3.强化课题引领与实践转化,推动教研成果落地
围绕备课组申报或参与的区域级、校级课题,如“高年级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研究”,组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开展行动研究。明确任务分工,定期交流进展,合力突破教学难点,真正实现教研为教学服务。鼓励教师将研究过程、典型案例及实践效果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教学论文、报告或资源包,推动课题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备课组的学术影响力和教学实效。
三、本学期具体工作
(一)扎实做好教学准备与资源建设
1.组织教师深入分析五、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明确各单元主题、语言知识与技能要求。
2.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讨与编制,形成共享教案、课件和作业设计范例。
3.整合数字教学资源及课外阅读材料,建立高年级英语教学资源库。
4.重点做好毕业班的知识梳理与学习指导,关注学生心理与习惯过渡。
(二)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1.定期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重点观察学生参与度和目标达成情况。
2.推行“一课一反思”制度,鼓励教师及时记录并交流课堂得失。
3.加强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文本解读与逻辑思维能力。
4.组织英语写作专题教学,通过仿写、续写、主题写作等形式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三)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1.设计并实施单元学习评价量表,关注学生语言运用及合作探究的表现。
2.每单元组织一次重点知识检测与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3.学期中组织开展高年级英语阅读竞赛或写作展示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深化
1.组织备课组成员参加区、市级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拓宽教学视野。
2.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反思、案例或论文,积累实践成果。
3.围绕实际教学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推动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
2025年8月
附:每周安排
第一周
1.学期工作计划传达与讨论
2.五、六年级教材整体梳理
3.制定单元教学进度表
第二周
1.开展新课标高年级段内容专题学习。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初稿研讨
第三周
1.五年级Unit 1教学设计与课件共享
2.六年级写作教学策略研讨
第四周
1.听课、评课活动(六年级)
2.阅读教学资源整合与推荐
3.第一次作业设计交流与优化
第五周
1.Unit 3主题语境与语篇分析集体备课
2.高年级课堂情境创设策略分享会
第六周
1.期中复习计划制定
2.单元教学质量分析会
第七周
1.听课、评课活动(六年级Unit3)。
2.学生单元学习反思分享会设计研讨。
第八周
1.组织高年级英语阅读竞赛活动筹备会。
2.微专题研修——“高年级课堂提问策略与思维训练”。
第九周
1.Unit 4整体教学设计研讨
2.跨文化主题教学资源搜集与整理
第十周
1.期中复习课专题研讨,提炼高效复习策略。
2.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手抄报展示活动(主题:中西节日文化)。
第十一周
1.期中教学质量分析及问题汇总。
2.调整下半学期教学重点与进度。
第十二周
1.Unit 5整体教学设计研讨,融入跨文化内容。
2.开展“优秀单元作业设计”组内评选与展示。
第十三周
1.听课、评课活动(五年级Unit 6)。
2.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课例分享(利用数字平台辅助写作教学)。
第十四周
1.写作教学“仿写-导写-独立写”模式研讨。
2.高年级英语学习兴趣与习惯学生问卷设计。
第十五周
1.Unit 7传统文化主题教学资源开发
第十六周
1.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交流
第十七周
1.期末复习资源包整理与共享。
2.学生个性化辅导方案交流。
第十八周
1.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与反思。
2.整理归档本学期教案、课件、反思等材料。
第十九周
1. 复习课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整
第二十周
1.期末模拟检测与分析
2.个性化辅导方案优化与实施
第二十一周
1.备课组工作总结与反思
2.本学期教学成果整理与归档
第二十二周
1.下学期教学计划初步研讨
2.备课组资料交接与档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