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新课标精神,聚焦跨学科和实践性学习,优化课程管理,加强师资培训,深化课程研究与实施,推动课程常态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全面提升育人实效。
二、工作思路
(一)强化课程管理,推进常态实施
1. 完善课程设计与资源建设
各校应结合实际制订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突出课程特点,注重年段衔接和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和积累课程资源,用好省编教材与成长手册,建设校本资源包,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场所和自然资源的作用。
2. 加强教研组织与师资配置
设立稳定的教研组,由中层领导担任组长,统筹课程实施与研究。优化师资结构,推动专兼结合、跨学科协作,积极吸纳家长、社区人才参与实践指导。
3. 强化督查与落实机制
保障课时开足开好,统筹集中与分散使用。加强过程管理,教师须具备实用教学方案、过程记录与总结,落实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性与综合评价。
(二)抓实活动过程,提升实践育人效能
1. 突出综合性与跨学科整合
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的联系,推动劳动与综合实践课程融合,倡导“大主题、项目化、长周期”实施模式,将多种活动方式融于同一主题,增强课程整体性和连续性。
2. 强化实践体验与能力培养
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动手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团队合作、信息处理、沟通表达、反思管理等核心能力。避免机械训练和空洞讲解,强调“做中学”“创中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 优化教师指导与活动支持
依据活动阶段有效开展选题、方法、过程、评价等关键课型指导。加强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学生安全。
(三)深化课程研究,助力教师成长
1. 开展全员培训与理论学习
组织专兼职教师深入研读课程纲要与标准,开展纸工、电子、编程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跨学科整合、活动设计与资源开发能力。
2. 推进专题教研与行动研究
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劳动与综合实践课程融合”“人工智能助力实践”“项目化实施”“表现性评价”等专题,开展案例研讨、技能培训、沙龙论坛等多形式教研,鼓励教师以科研促实践,积极申报课题、撰写论文。
3. 搭建平台推广优秀经验
加强学科中心组和校际联动教研,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组织现场观摩、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新时空”等平台网络教研,建设精品课例资源库。
三、本学期具体工作
(一)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1.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指导纲要与教材,明确学期活动主题与目标,整体规划项目内容与课时安排。
2.开展项目化学习设计研讨,借助典型案例分析与集体备课,优化活动方案、任务单及评价工具。
3.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展示”,围绕一个完整项目进行公开教学与研讨,提升实操与指导能力。
4.利用线上线下途径,参与区域教研,引入优质资源,丰富校本实践内容与形式。
(二)完善实践评价与资源建设
1.结合各年级活动主题,设计并组织相应的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三年级“观察记录展评”、四年级“项目成果汇报”。
2.根据校本实际,优化“实践任务单”与活动手册,增强任务的适切性、趣味性与挑战性,突出实践过程的记录与反思。
3.加强跨学科整合,与劳动、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协同,设计长周期、主题式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育人实效。
(三)加强课程管理与常规落实
1.督促教师认真制定学期活动计划与课时教案,突出学生主体、实践主线,强化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与调控。
2.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完善器材、场地等配套管理,为课程实施提供必要支持。
3.加强二次备课与活动反思,鼓励教师积累典型案例、学生作品等过程性材料,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四)持续推进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
1.围绕校本课题,组织教师参与项目设计、实施与总结,定期开展阶段交流与问题研讨,推动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相结合,力争形成可推广的校本实施经验与成果。
2025年8月
附:每周安排
第一周
1. 研讨确定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框架及实施路径
2. 制定第一单元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价方式
第二周
1. 组织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相关内容
2. 开展"以学定教"教学反思,优化活动指导策略
第三周
1. 设计第二单元实践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流程和安全预案
2. 收集整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实践资源、案例资料
第四周
1. 分析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共性问题,研讨改进措施
2. 交流课题研究进展与实践困惑
第五周
1. 规划第三单元劳动实践项目,明确任务要求
2. 组织三年级劳动技能入门展示活动
第六周
1. 研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2. 开展四年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展示
第七周
1. 设计第四单元跨学科主题活动方案
2. 优化活动指导手册和实践记录单
第八周
1. 观摩省级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交流学习体会
第九周
1. 制定期中实践活动展示方案
2. 梳理前半学期实践活动要点和成果形式
第十周
1. 完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框架
2. 分组准备实践成果展示材料(展板、视频、实物等)
第十一周
1. 设计第五单元项目化学习方案
2. 组织三年级生活技能实践展示
第十二周
1. 优化第五单元项目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
2. 开展四年级创新设计制作展示
3. 共享项目化学习资源和工具
第十三周
1. 设计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方案
2. 完善服务学习指导手册和评价量表
第十四周
1. 整合社会服务实践相关资源
2. 筹备三年级社区探访实践活动
第十五周
1. 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2. 完善探究活动指导材料
第十六周
1. 观摩"基础教育精品课"平台优秀实践案例
2. 检查活动进度,调整实施计划
3. 筹备三年级科学探究成果展示
第十七周
1. 设计第八单元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方案
2. 完善文化体验活动指导方案
3. 参加区级社会实践成果调研
第十八周
1. 针对实践薄弱环节制定强化方案
2. 组织补充性实践体验活动
第十九周
1. 制定期末实践成果总结展示计划
2. 梳理本学期实践活动要点和成果
第二十周
1. 分组完成实践成果整理与布展
2. 召开备课组期末总结会,交流实践经验
3. 完成实践活动评价和资料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