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备课组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核心,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立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语文基础,聚焦 “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四大核心素养,通过集体研讨、资源整合、教学实践优化,提升组内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工作思路
1. 教师发展: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梳理单元教学重难点,形成优质教案、课件等共享资源,提升组内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
2. 学生提升:落实识字写字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深度,能准确把握课文主旨、赏析表达技巧;指导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习作,增强口语交际的逻辑性与表达力。
3. 教研落地: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等核心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形成1-2个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成果。
三、本学期具体工作
(一)集体备课:聚焦单元整合,突破教学重难点
1. 分工协作:按单元划分备课任务,每位教师负责1个单元的主备工作,提前研读教材、教参,撰写初案(含教案、课件、习题设计)。
2. 集中研讨:每周固定1次集体备课时间,主备教师阐述教学思路,组内教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如何落地”“精读与略读课文如何衔接”“习作与阅读如何结合”等问题共同研讨,修改完善教案,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3. 资源整合:建立备课组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课件、微课、拓展阅读材料、测试题等,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效率,落实素养目标
1. 识字写字:结合教材“写字表”“识字表”,开展每日10分钟练字活动,定期举办“书写比赛”,强调汉字间架结构与书写规范。
2. 阅读教学:精读课文侧重方法指导(如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分析表达方式);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精读所学方法实践;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阅读规律。
3. 习作教学:遵循“素材积累—方法指导—动笔实践—评改反馈”流程,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课中结合“习作例文”渗透写作技巧;课后采用“教师批改+学生互评+二次修改”模式,提升习作质量。
4. 口语交际: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具体情境(如“演讲”“辩论”“请教”),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上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教师针对性指导表达逻辑与礼貌用语。
(三)教研活动:立足问题导向,深化教学研究
1. 专题研讨:每月开展1次专题教研,重点探讨“如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等实际问题,结合课例分析,总结有效教学策略。
2. 听课评课:实行“组内公开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课后集中评课,聚焦“课堂效率”“学生参与度”“素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3. 课题研究:围绕“单元整体教学下的读写结合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进展,形成教学案例或论文。
(四)评价反馈:多元评价激励,促进全面发展
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合作表现等,及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针对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
2. 阶段性评价:每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分析检测数据,找出共性问题,在后续教学中查漏补缺;期中、期末组织综合测试,全面评估学生语文能力。
3. 激励性评价:设立“阅读之星”“习作小能手”“书写标兵”等荣誉,定期表彰进步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五)拓展活动:丰富语文实践,提升综合素养
1. “快乐读书吧”落实:结合教材推荐书目(如《童年》《小英雄雨来》),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开展“每日阅读30分钟”“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
2. 语文实践活动:围绕传统节日(如中秋、国庆、冬至)开展主题活动,如“中秋诗词朗诵会”“国庆主题征文”;结合单元主题组织“民间故事演讲”“革命先烈事迹分享”等活动,实现语文与生活、文化的结合。
附:每周安排
第一周
1. 开展期初教材培训
2. 商讨并制定备课组计划,明确学期教学目标与分工
第二周
1. 集体备课: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目标确立
2. 制定“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计划(含阅读任务单)
第三周
1. 集体备课: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指导与评改策略
2. 分析第一单元学生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第四周
1. 集体备课: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聚焦思辨性阅读)
2. 迎接期初教学常规检查(备课、作业、听课记录)
第五周
1. 集体备课:第二单元重难点突破(如议论文阅读启蒙)
2. 组织校级作文竞赛选拔,制定辅导方案
第六周
1. 集体备课:第三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
2. 开展组内公开课(精读课文)及评课议课
第七周
1. 集体备课: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2. 准备区作文竞赛赛前辅导
第八周
1. 集体备课:第四单元教材解读(文言文单元)
2. 研讨文言文教学激趣与理解策略
第九周
1. 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方案
2. 设计“文言文故事创编”实践作业
第十周
1. 期中复习专题设计(分字词、阅读、习作模块)
2. 制定分层复习指导方案,明确帮扶对象
第十一周
1. 迎接期中教学常规检查
2. 进行期中质量分析,反思教学问题并调整策略
第十二周
1. 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2. 参加区级高段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第十三周
1. 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 研讨小初语文衔接教学要点,设计相关练习
第十四周
1. 集体备课: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2. 开展“读写结合”专题研讨(聚焦阅读方法向习作迁移)
第十五周
1. 集体备课:第六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 筹备“校园文化节”课本剧创编与表演活动
第十六周
1. 集体备课: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2. 设计“成长感悟”主题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活动
第十七周
1. 集体备课:第七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 研讨期末复习整体规划,分工设计复习资料
第十八周
1. 集体备课: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
2. 开展组内复习课公开课及评课
第十九周
1. 完善期末复习计划,优化分层复习方案
2. 设计期末模拟检测卷,组织第一次模拟检测
第二十周
1. 分析模拟检测结果,针对性开展查漏补缺
2. 准备期末教学常规资料整理
第二十一周
1. 组织第二次期末模拟检测
2. 撰写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及个人教学反思
第二十二周
1. 完成各类教学资料上交工作
2.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三周
1. 组织期末检测,做好检测结果分析与反馈
2. 研讨下学期教学初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