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2018.2-2018.6)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共享的教研机制,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展开细致而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常态化建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推动这门课程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内容与方式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组织老师参加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
3、引导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夯实教学常规。
(二)创新教研方式,注重教学实效
1、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2、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实录手册》,并积极引导用好学生用书和教师指导用书。
3、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以及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4、开展集团内综合实践研讨活动,旨在对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方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开放活动,形成互相研讨和交流的氛围,逐渐明晰在不同课型下的教学结构。
(三)注重课程研究,突破实施难点
1、进一步关注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2、加强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绿色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逐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特色。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关键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就学科关键问题的拟定、解决的策略、资源的积累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4、加强课题研究意识,鼓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初教研活动;
三月份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讨;
2、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区域交流与展示;
3、上报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材料(吴冬梅);
四月份
1、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题异构”;
2、2017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五月份
1、参加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培训;
2、参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沙龙;
六月份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讨会;
2、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做出科学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