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3)
时间 | 2018.3.22 | 地点 | 六 办 | 活动内容 | 研讨 |
参加对象 | 高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 ||||
活动目的 | 1、学习《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解读,明确在“图形与几何”中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 ||||
2、集体备课 | |||||
活动过程: (中心发言人 韩英) 一、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 “图形与几何”的解读。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参见例33)。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见例34)。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35)。 (三)图形的运动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参见例36)。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37)。 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参见例38)。 二、集体备课。 完成第一至五单元备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