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2)
时 间 | 18.03.06 | 地 点 | 一办 | 活动内容 | 学习培训 |
参加对象 | 全体低年级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制定低年级教学计划 | ||||
2、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重点与难点,把握教材的特点。 | |||||
活动过程: 一、传达教研组、备课组会议精神。 二、学习校数学条线工作计划。 三、确实重点提出本年级段第一阶段教学要点和重点。 一年级: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年级: 1.“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时、分、秒”教学要从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再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教学难点;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3.“认识方向”要联系对前、后、左、右的已有认识,辨认东、南、西、北,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4.“两三位数加减法”要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优化。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笔算减法的难点是隔位退位,结合加、减法的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四、制定、学习低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明确本学期教学进度。 五、集体备课,疏通第一阶段教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