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赴杭州“千人万课”有感
发布时间:2018-05-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钮丽英

赴杭州“千人万课”有感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我和李敏老师513日至5月15日,赴杭州进行为期天的听课学习。会上,19位由老师进行精彩的课堂的展示,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国小数界赫赫有名的特级教师和专家,甚至还有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专家。专家们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 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复习课可以这么上

俞正强老师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之一:俞正强老师的《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复习课,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性,俞老师从一个简单的小数0.3引入,让学生不直接说出0.3,想办法表述出0.3,让其他人明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跃跃欲试,在每一次不同的表述中,殊不知已经在俞老师的引导下已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等全面复习。整节课孩子们就像不是在聊天一样,却把知识都连贯起来,很好地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朋友圈引发的数学思考

华应龙老师的课是我期待已久的。对华老师幽默风趣又严谨自信的教风很是崇拜,感觉孩子们所有的问题发展都在他的圈圈里,每一步的渗透都是自然又有深度。《我不是笨小孩》最初不以为是数学课,华老师用一道师徒年龄关系的题目引出,听课老师和孩子们低头细算,推敲题意,才发现这道题目并没有想象的简单,也增加了大家解题的兴趣。随着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孩子们慢慢梳理出师徒年龄关系中不变的量,在题目中找到有几个年龄差,也就找出了解题思路。
用华老师的话说,‘让所有孩子都会做’,最后寻找出的思路的确是所有方法中最简单易懂的。实则这道题目是初一下册的内容,解题的思路三四年级孩子也能明白,华老师站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问题的关键,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被孩子消化。下课了孩子们没上够的反应也说明数学课不是枯燥乏味的课程。
华老师将本节课如何立意为《我不是笨小孩》说出后,我更深的体会到,让孩子学好数学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引导,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关注聚焦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给孩子自信,在学习中感受成功,让孩子明白只要用心思考,找准方向解决问题,数学思想自然渗透,数学难度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问题解决后才恍然大悟,自己会做出如此难度的题目,我不是笨小孩!
这种教学境界是我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爱学数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罗明亮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让我们感受到罗老师真的如其人一样明亮,一个情景串让孩子们在循序渐进中获得了新知,培养了能力。

徐长青老师的《分数的意义》

徐老师用扑克牌引入知识,从多个角度让孩子感知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单位“1”不能无限大也不能无限小,同一个物体如果单位“1”不一样,那么他的含义也就不一样了。

“千课万人”活动高端、大气,精彩绝伦。密集的课程安排,紧张的聆听,我们虽然累但却幸福着。就像福建省教研员彭晓玫说的:“千课万人”就像一个教育精品大超市。这里有名师课堂,有名家讲坛,有专家点评,有教师交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你想要的不见得总能得到,你需要的一定能得到。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对我们来说确实永久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数学原地。

                                  钮丽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